第二百九十一章:灭楚之策(第2/3页)

羌瘣脸红脖子粗,说话中气十足,到了最后甚至鄙夷起李信伐楚时的奇策。

赵佗眼神微冷,但没有说什么。羌瘣话糙理不糙,如今秦军占据兵力优势,堂堂正正压上去才是正理,不说能稳胜,但至少不会像李信的策略那样有巨大的失败风险。

只不过这样一来,秦楚两军几十万人在此决战,可就是一场硬仗,哪怕秦军最后赢了,死伤也将不计其数。

毕竟楚人面临亡国之危,已经是没有了退路,必定个个奋勇。

再加上他们还有地利和气候优势,秦军想要一举击破楚军的几十万人,很困难,就算胜了,也定是惨胜。

所以相对于从正面压上,其他裨将军也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比如有裨将军提出,由王翦自率大军与项燕对峙于淮阳,将其吊在此处,然后派兵增援杨端和麾下的南军,猛攻楚国右司马所部,待到将楚国右司马击破后,就可绕到项燕后方进行合围夹击。

其中裨将军冯无择还提出了一条全面出击的策略。

以秦军众而楚军寡,可用相应人数在此对敌佯攻,将项燕拖住。

然后发挥秦军的兵力优势,挤出数万秦军,从东边漫长的楚国边境突击而入,四处攻略楚国城邑,进行烧杀破坏。

楚军主力被王翦拖在淮阳、上蔡一线,国内空虚,定然无法抵挡这突入其腹地,横冲直撞的数万秦军。

如此一来,那支秦军就可断楚军粮草,燃其积蓄,杀其子民,让楚国境内狼烟四起,处处皆为警戒。

项燕麾下楚军闻之,必定士气大降,人人思虑家乡亲人是否受难,哪还有什么作战的心思。到时候王翦就可以抓住这机会,一举击破楚军,获得大胜。

此法一提出,几位裨将军叫起好来。

但赵佗却觉得王翦不可能采用这法子,虽然听上去不错,奇正结合,但其实都是李信策略的变种版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若是按冯无择所说,那些突入楚境的秦军遭遇楚人的顽强抵抗怎么办?

他们深入楚境,背后粮秣缺乏,全靠抢掠维持,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在楚境崩溃。届时这支军队一败,则王翦和项燕兵力相当,想要击破楚军,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而且楚人也不是一动不动的死人,如果王翦派出秦军绕道突入楚境,那么在淮阳处的秦楚兵力就差不多了。

项燕极有可能反守为攻,与秦军决战,若是出现一点差错,秦军主力被项燕击败,那绕道突入楚境的秦军也就没了用处。

总之,这法子风险太大,以赵佗对王翦的了解,他不可能选取。

毕竟,空国之兵而出,绝不可大意马虎。

果然,王翦面对诸将献策,只是淡淡一笑,并未有任何点头认可之意,直到他看到坐在羌瘣旁边的赵佗还未发一言,不由生出好奇心来。

“赵佗,诸将皆已献策,唯你尚未开口,莫非你心中有什么好策略?可说来听听。”

随着王翦声音落下,帐中诸将全都将目光落到了赵佗身上。

人的名,树的影。

赵佗在李信伐楚一战立下大功,年纪轻轻就和他们这些裨将军并列而坐,自然是有些本事的,众将也都好奇他会提出什么策略。

羌瘣刚才被赵佗一阵吹捧,怒气熄减不少,但依旧怀有敌意,不由低声讥讽道:“这小子能有什么策略,说不定也就是和那李信一样,想着再率一支奇兵去偷袭楚都呢?毕竟他都去过一趟,将路线踩熟了,只是这一次那楚王怕是早有防备喽。”

有裨将军点起头来,不少人心中也是这般想法。

毕竟赵佗上一次不管是独自带着奇兵绕袭楚都,还是背水一战大破楚军,都是采用的险招奇策,以此观之,赵佗此子恐怕也是和李信一般好奇好险啊。

面对那一双双眼睛注视,赵佗略微思索后,便开口道:“末将曾闻吴孙子所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如今楚军云集淮阳一线,士气高昂,我军并无战胜之机,强攻之下,必定死伤惨重。当依兵法‘不可胜者,守也’,上将军可让我军诸部在阳夏至于上蔡一线,广修营垒屏障,以拒楚军。”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缓缓构筑壁垒墙垣,整修训练士卒,如此便可以逸待劳,等到楚军士气衰竭,兵卒欲归,上下离心之时,便是我军战机出现的时候。”

“届时上将军便可率大军而出,一举攻破楚军,获全胜之功,此乃兵法所云,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