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李渊的选择

河东战局急转直下,秦王自请出征,这迅速平定了长安民心,坊间都开始传唱《秦王破阵乐》了,显然对李世民充满了信心。

但朝中的气氛却有些诡异,在天台山一战之后,天策府属官大都陆续入朝,而这一战,李世民抽调了几乎所有的麾下英杰,算得上位高的只有宇文士及、薛元超还坐镇皇城,这使得朝局短暂的回到了平衡期。

李渊在临湖殿内笑着对觐见的平阳公主说:“二郎有心了。”

平阳公主在送走李善之后就入宫觐见,向李渊强调了北衙禁军之重……显然意有所指。

几年前,北衙禁军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制约天策府,甚至李渊都不放心,默许了东宫组建长林军,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实在让当时的李渊如芒在背。

但现在局势已经不同了,李渊与李世民再无间隙,堪称父慈子孝……呃,比之前与李建成的关系更加贴近,这个……是有原因的。

李渊被梁师都戴了绿帽子,薛婕妤被送回的时候都怀孕了,李世民也被封伦戴了绿帽子,那位刀妙琏在武德五年同样怀孕,只不过流产了。

同病相怜啊!

所以,后来北衙禁军更重要的任务在于护卫皇城,在于护卫李渊、李世民……等到仁智宫事变之后,李世民迁居金城坊,北衙禁军更是成了制约东宫的最重要的一股兵力。

李世民在率兵出征之前,调走了左右千牛卫将军李客师、张琮,但留下了王君廓,显然就是针对东宫,护卫宫城的。

对此,李渊有些欣慰。

顿了顿,李渊又道:“怀仁也有心了。”

平阳公主没吭声,还低下头,掩饰着脸上的神色,她当然知道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李世民调曲鸿入北衙禁军,一方面是在向李渊表明心迹,毕竟明面上李善是李渊的嫡系,另一方面也是在显示自己有包容之量。

李世民应该是那天晚上与李善共议,才选择了曲鸿这个李善亲身出身,同时也曾经在北衙禁军任职的人选。

按照常理而言,李善这种在前一任皇帝在位期间就已经战功显赫封无可封的大将,后一任皇帝是不可能不忌惮的。

平阳公主心想,父亲还在担忧二弟肯不肯接纳怀仁呢,这也实在是……也不知道等实情大白天下之后,父亲会怎么想。

恼怒、愤慨应该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怀仁为国屡立功勋,而且也有不得不隐瞒的理由,毕竟裴世矩、李德武依附东宫嘛……父亲在大怒之后应该能谅解的。

呃,这些想法是柴绍告知妻子的,但柴绍自己可不是这么想的,完全是在糊弄平阳公主。

欺瞒君主,哪里是那么容易被谅解的,最重要的是,秦王与魏嗣王始终隐瞒两者之间的隐秘联系,很容易让陛下想到一些其他方面。

秦王本就军功盖世,在军中威望不作二人之想,而魏嗣王数年间一跃而起,屡败突厥,在军中也颇多旧部,身边除了苏定方这样的名将,还有执掌灵州军的张仲坚。

可以说,如今天下,若论名将,秦王排在首位,其次就应该是李善与李靖并列了。

如果没有天台山一战、仁智宫事变的话,秦王最终被东宫逼的走投无路,会干什么?

到那时候,深得陛下信任,而且还一度与苏定方轮番执掌宫禁,节制北衙禁军的李怀仁会什么都不做吗?

即使有两次救驾的大功,这种事也必然会成为扎在李渊内心深处的一根刺。

柴绍私下揣测,这件事,自己能想得到,知道实情后的李渊也能想得到,李世民、李善也不可能想不到。

不到万一,李世民、李善是不会让这段关系大白于世间的,顶多是解释为天台山一战之后,见太子不仁,方才投效。

“不过,二郎与怀仁也多心了。”

平阳公主被李渊的话打乱了思绪,“父亲?”

李渊收敛脸上的笑容,“大郎不孝,令为父心伤,三胡如今又被废为庶人,朕有意易储。”

先用为父,后用朕,显示了李渊的伤感,也显示了这位大唐开国帝王的决心。

“父亲做主就是。”平阳公主顿了顿,没忍住低声道:“去岁仁寿宫一事,东宫拖延出兵,心思狠毒,不仅不堪为君主,更不堪为人子!”

李渊长叹了声,“不到危局,不见真心。”

历史上仁智宫事变时候,李建成为洗脱自身才会去请罪,而这一世的仁寿宫是被梁军偷袭,李建成选择了坐视,盼着老子弟弟一起升天。

关键时刻,长子次子不同的选择让李渊做出了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是一个拐点。

“嗣昌节制北衙禁军,拱卫皇城,但长林军……”平阳公主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