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
说到禅智内供[1]的鼻子,在池尾[2]这个地方几乎无人不知。
他的鼻子长度足有五六寸,从上唇之上一直垂到下巴。形状上下粗细一致,像一根香肠一样耷拉在脸中央。
内供已经五十多岁了,从他初当沙弥那时候起,一直到成为内道场供奉的今天,内心里始终为鼻子苦恼着。在人们面前,他总是假装不在乎这张脸。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一心向往来世净土的僧人不宜在乎鼻子之类小事,另一方面他不想让人知道他在意鼻子。平日说话时,内供最怕听到“鼻子”这个词。
内供腻烦鼻子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鼻子长确实很不方便。内供都无法自己吃饭,因为鼻尖很容易杵到碗里的饭上去。因此他只好吩咐一个弟子在吃饭时坐到他对面,用一个长两尺宽一寸的细长木条替自己把鼻子抬起来。可这样吃饭,对抬鼻子的弟子和被抬的内供来说,都很不容易。有一次中童子[3]代替弟子帮内供抬鼻子时,打了一个喷嚏,手颤抖了一下,内供的鼻子就一下扎到粥里去了。这件事当时在京都都传遍了。然而这并不是内供为鼻子而苦闷的主要原因。内供苦闷是因为鼻子使他伤了自尊。
池尾的老百姓为内供着想,他们觉得幸好内供出家了,不然有那样一个鼻子,哪有女人肯嫁给他。有人甚至揣测,内供就是因为有那样的鼻子才出家的吧。然而内供自己却不觉得做了和尚,鼻子的烦恼就因此减少了。他并不会为娶妻这样的事所左右情绪,但他的自尊心确实很容易受到伤害。于是内供决定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恢复损毁的自尊心。
内供一开始是想办法让长鼻子显得短一些。没人的时候,他自己对着镜子从不同角度仔细研究。看着看着,他觉得光改变脸的位置还是不够好,于是他试着用手托着腮帮子,或者扶着下巴。左照右照,怎么也不能让自己满意。有时候越看越觉得鼻子显得更长了。内供叹口气,只好把镜子收回盒中,不情不愿地到经案那里去读《观音经》了。
内供还总留心观察别人的鼻子。池尾寺经常供养僧人并举行讲经活动。寺院里,禅房栉比鳞次,僧徒每天在浴室里烧热水。这里僧侣们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内供不厌其烦地端详这些人的脸。他想着哪怕找到一个人像自己的鼻子,也能聊以自慰。所以不管是深蓝色的绢衣,还是白色的单衫,都入不了他的眼;至于橙黄色帽子和暗褐色僧袍,正因为平素看惯了,更是似有若无了。内供不看人,只看鼻子;鹰钩鼻能看到,但像他这样的鼻子却一个都没有。找了又找还是找不到,内供内心不免开始气恼起来。他一边跟人说话,一边捏捏那耷拉的鼻子,虽然一把年纪了,还是会脸红,这全是因为内心的懊恼。
最后,内供竟然想在佛经和其他书里找一个跟自己鼻子一样的人,好歹能排遣下内心的愁闷。然而没有经书记载目犍连[4]和舍利弗[5]的鼻子是长的。龙树[6]和马鸣[7]这两尊菩萨的鼻子当然也跟常人没什么两样。内供听人说中国蜀汉时期的刘玄德耳朵特别长,他想,要是鼻子长,那该多让自己感到宽慰啊。
内供一面消极地苦心自我安慰,一面积极地寻找缩短鼻子的办法,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他几乎什么方法都试了。他喝过老鸦爪熬的汤,也在鼻子上抹过老鼠尿。然,无论怎样,那五六寸长的鼻子照旧还在脸上挂着。
一年秋天,内供的弟子上京办事,从一位医生朋友那里学到了缩短长鼻子的办法。那位医生原是从中国渡海而来的,当时在长乐寺做供奉僧。
内供假装和平常一样对鼻子满不在乎,偏不说试试这个方法;然而又在吃饭时表现出每次都麻烦弟子于心不安的样子。内供心里其实巴望着弟子提出让他试试这个方法。弟子内心也明白内供的心思,虽然有点反感,但更多的是对内供的同情。于是弟子开始费尽口舌地劝内供,而内供也如愿以偿,答应了这热忱的劝告。
医生给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用热水烫鼻子,然后让人踩鼻子。
热水很好准备,寺院的浴室照例每天都烧。弟子马上就用提桶从浴室打来了热得伸不进指头的开水。要是径直把鼻子伸进提桶,恐怕蒸气会把脸烫坏。于是,就在木托盘上钻了个洞,盖在提桶上,从洞里把鼻子伸进热水中。这样只有鼻子浸在热水里,脸也不会烫坏。过了一会儿,弟子说:“烫够了吧?”
内供苦笑了一下,因为单听这句话,谁也想不到这是在说鼻子的事。鼻子被热水烫得通红,好像被跳蚤咬了似的痒。
内供一把鼻子从木托盘的洞里抽出来,弟子就马上开始用脚使劲踩鼻子。内供侧身躺着,将鼻子放在地上,看着弟子在面前一下一下用力踩。弟子脸上显出过意不去的表情,盯着内供的秃脑袋瓜儿,说:“疼吗?医生说得用力踩,但是,会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