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第2/4页)
唐生智在会议上力挺死守南京,其实是有些出人意料的。有人后来曾揣摩,当时不如意的唐生智,可能是希望借这次机会,重新掌握军权。
但当时的南京危在旦夕,哪怕是出于私心,又有多少人敢出面主持这样的危局?
蒋介石随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那么唐生智手里有多少牌可打?说实话,实在不多。算上淞沪会战退下来的残兵,有七个军,但因为都是编制不全的部队,所以满打满算,只有十五个师,大约10万人——按照另一种确切的说法,大概8万人左右,还是士气低落的8万人。
淞沪会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但也损失惨重
而日本方面,因为是要攻占敌人的首都,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整个投入的兵力为30万人左右,南京正面战场大约聚集了10万日军,携带大量优势装备。
但唐生智还是决心死守。
为了表示决心,唐生智向交通部长俞飞鹏提了一个要求:把唯一能从南京出逃的长江边的下关码头到对岸浦口码头的轮渡和各类船只全部撤走。唐生智还要求驻防江对岸的中国军队: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队和军人个人,都必须制止,必要时“可以开枪射击”。
有一种说法,说唐生智接受了守卫南京的任务,但第二天就把家眷都转移了。但从唐生智儿子的回忆和其他一些史料来看,唐生智和他的家人都留在南京,直到最后一刻。
唐生智曾回忆当时他和蒋介石的一段对话:
唐:我同意守南京,掩护前方部队的修整和后方部队的集中,以阻止和延缓敌人的进攻。
蒋:哪一个守呢?
(唐生智回忆:当时没有一个人作声。)
蒋:如果没人守,我自己守。
唐:用不着你自己守,派一个军长或总司令,带几个师或几个军就行了。
蒋:不行,他们资历太浅。
第二天,蒋介石又找到唐生智。
蒋: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么就是我留下,要么就是你留下。
唐:你怎么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
蒋:你看把握怎么样?
唐:我只能做到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从后面发展的情况看,唐生智应该是做到了后四个字,却没有做到前四个字。
4
1937年12月7日,日军全面攻城的一刻,终于来临。
清晨,在占据绝对优势的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掩护下,日军开始向南京城外的第一道防御阵地展开猛烈攻击。
其实从12月1日开始,日军就开始轰炸南京,12月3日,开始对南京周边发动正式攻击,仅仅用了4天,就三面突破,推进到了南京城外的第一道防线。
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了240毫米榴弹炮,其1发重达200公斤的炮弹,在中国战场上没有什么工事可以阻挡得住
武器落后、编制不全的中国军队,实在是难以抵挡杀红了眼的日本军队。12月7日,南京东面的汤山阵地首先被突破,南京卫戍司令部急调三支部队三面围堵夹击突入的日军,但中国军队还未赶到,日军的增援部队就源源不断地涌入。
当时进攻南京的日军,配有2000门以上的大炮,其中150毫米加农炮和240毫米榴弹炮就超过700门。在敌人的优势火炮面前,中国军队搭建的防御工事根本不堪一击,很多优秀勇敢的机枪手,直接就被轰死在机枪掩体里,一枪未发。
5
12月8日,南京保卫战进入第二天。
南京城外围的东面、南面、西南面阵地,相继被日军突破。
防守南京东南面淳化镇阵地的,是第七十四军。第七十四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所辖的第五十一师和第五十八师,都是中国陆军的王牌师。
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是山东人,一向敢打敢拼,他指挥的部队和进攻的日军打起了对攻战,激战三昼夜,迫使日军数次增援,依旧不克。
第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黄埔一期生,做过蒋介石警卫团的参谋长。在战斗中,他穿着崭新的军装端坐在师指挥部,他说他如果被打死,日军会向他的遗体敬礼,因为他会让日军认识一个死战死拼的师长。
拥有当时中国军队罕见的反坦克炮的五十八师,击毁了日军5辆坦克,毙敌300人。
只是局部的胜利,无法挽回整体的败局。
到了12月8日晚,南京外围阵地已经基本丧失殆尽,卫戍司令部命令:中国守军全部退守南京城郭阵地。日本军队就势完成了对南京城的包围。
8万中国军队,失去了最后一个整体突围的机会。
6
12月9日,南京保卫战艰难地进入到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