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回回地圆说及其入华(第3/3页)

《查米尔·必剌地》,名见《天方性理》所列参考书目之第27种,应为阿拉伯文Jami’al-Bilad之清代汉语音译,意为“诸国全集”。刘智意译为《天下方域》。其中“查米尔”(Jami’),意为“集、汇集”;“必剌地”(al-Bilad),意为“地区、方域”。

《海亚土·额噶林》,名见《天方性理》及《天方典礼》两书所列参考书目第28、43种,应为阿拉伯文书名Hay’at Aqalim之清代汉语音译,意为“诸国形象”。其中“海亚土”(Hay’at),此言“形象、形状、天文学”;“额噶林”(Aqalim)为“国家、地区”(aqlim)之复数。刘智意译作《七洲形胜》。“七洲”,是以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为代表的古代西方学者对当时所了解的世界的区划,指东半球从赤道到北极间的地区,也即今非洲埃塞俄比亚以北地区和欧、亚大陆而言,阿拉伯人接受了这一学说。刘智在《天方性理》卷2中,具体地引述丁阿拉伯人所谓七洲的名称:阿而壁(阿拉伯)、法而西(波斯)、偶日巴(欧罗巴)、赤尼(中国)、细尔洋(叙利亚)、欣都斯唐(印度)和锁当(苏丹)。

《默拿集理·必剌地》,名见《天方性理》所列参考书目第28种,应为阿拉伯文书名Manazil al-Bilad“诸国站途”之清代汉语音译。其中“默拿集理”(Manazil),意为“站、停留处”;“必剌地”,意为“地区、方域”。刘智意译为《坤舆考略》。

《哲罕·打尼识》,名见《天方性理》所列参考书目第22种,应为波斯文书名Jahan Danish“世界之知识”之清代汉语音译。其中“哲罕”(Jahan),意为“世界”,明《回回馆杂字·地理门》有“者哈恩”(Jahan),旁译“世”,即此字;“打尼识”(Danish),波斯语,此言“知识、学识”。刘智意译为《环宇述解》。这应是一部阿拉伯文著作的波斯文译本。

回回人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对伊斯兰教起源地的地理特别注意。刘智《天方典礼》所列参考书目第38种《克尔白·拿默》,此名应为波斯文书名Ka’aba Nama“天方志”的清代汉语音译。其中“克尔白”(Ka’aba),意为“天方、四方形建筑物”,又特指天房;“拿默”(Nama),此言“笔记”、“信”、“志”。刘智意译为《天房志》。此书与刘智在《天方典礼》中引述的《天方舆地经》是否为同一部书尚有待研究。

刘智生活的时代虽然晚于郑和,他所使用的上述穆斯林地理著作,元、明两代应当已在回回学者中流传。元、明熟读波斯文、阿拉伯文地理的回回学者中的杰出者显然知道大地球形说,刘智不过是他们的继承者而已。

西亚穆斯林学者虽然接受了大地球形说,但西亚穆斯林诸国当时经济长期停留在中世纪的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使西亚穆斯林地理学界未能在古希腊、罗马的科学的基础上继续向前突破。郑和本人是穆斯林。其船队中亦有回回人充任通事等职,他在远航时理当对穆斯林地理学有所注意。但《郑和航海图》和其他针路一类书籍的发现,证明郑和船队在导航时所依据的主要仍是中国传统的海外地理学。

中国古代航海虽然发达,但中西海外地理观之间的根本差异,却决定了“地理大发现”这样的划时代的科学贡献却是由欧洲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