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六章 禅宗与茶道宋朝传入日本(第4/5页)
临济宗是禅宗南宗下五个主要流派里的一个,始于中国唐代,讲究的是心即是佛。
到了宋朝,临济宗被分出了杨岐派和黄龙派,其中荣西传回日本的,正是黄龙派。
至于杨岐派,则是在宽元四年(公元1246年)由中国僧人兰溪道隆东渡日本带过去的。
再说荣西为了避免数百年前义空和尚的前车之鉴,特地跟镰仓幕府搞好了关系,比如隔三岔五给将军弄点热茶解解酒什么的,然后在幕府的支持下大力开始推广禅宗。应该讲这一招的确很有效,至少禅宗就此在日本生根发芽了。
镰仓时代的日本禅宗主要分为两个宗派——临济宗和曹洞宗,然后再在这两宗之下,衍生出二十四个分流派。
临济宗前面提到过,而曹洞宗也是起源于中国,信奉“万物皆虚幻”,在嘉禄二年(公元1226年)的时候由一个叫道元的入宋僧给传入日本的。
说起来这个道元也算是传奇人物了,自幼就有神童之称,而且貌似天生带有佛性,他学成曹洞宗归国普度众生的那一年不过26岁,因为实在是过于年轻,所以当时还成了轰动一方的大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道元其实是荣西的徒孙,他的师傅叫明全,乃荣西门下高足,本来是跟道元一起去的中国,但却在求佛的途中一病不起,最终圆寂于湖南的景德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荣西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日本禅宗之祖。
插一句,虽然曹洞宗在如今的中国可能连听说过的人都不多,但其大本营却是超级有名,那便是嵩山的少林寺。
禅宗被传入日本之后,除了理所当然地在佛教圈内流行之外,还有点让人意外地跟茶道结合在了一起。
这事儿要从公元16世纪开始讲起,那时候的日本茶道在形式上已经开始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首先,参加茶会的人不再只拘泥于贵族了,哪怕是平民百姓,只要好这一口,而且手里有个茶碗,都能开一场茶会;其次是茶道的礼节,也不再跟以往那样喝一口茶都要搞一套繁琐的礼节,而是被直接简化成了四个字:敬寂清和。
“敬”就是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寂”就是凝神、摒弃欲望,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茶人们表情庄重,凝神静气;“清”就是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和”就是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值战国乱世,兵荒马乱,人人都过着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日子,难免就会发生厌世的烦躁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就能让人静下心来的热茶,和教人向佛度人极乐的佛禅,因其本质其实是相同的,于是便被顺理成章地凑在了一块儿。
而随着人们对茶道和禅宗理解的不断加深,一个堪称是日本茶道终极精髓的理论也被提了出来,那就是“一期一会”。
一期,就是一生;一会,就是见一次。两个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一辈子只碰得上一次。
放在茶道里的意思便是你现在喝的这杯茶,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同样的一杯;甚至是现在喝的这一口茶,这辈子也不会有重复的第二口;而现在陪你喝茶的那个人,兴许这辈子就再也碰不到第二次了,于对方而言也是如此。
这种人生无常的道理,在无常的战乱时代相当流行,同时虽然这道理表面看起来相当悲观苍凉,但实际上却包含着一层更深的意思——不仅是人生,即便是在人生中经历的每一个瞬间都不能重复。作为人类而言,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
顺便插一句,这套说法不光能放在茶道上,就算在其他方面也被广泛地运用着,比如在赏花方面,日本人就相当推崇“今年的樱花只有今年有”这么一个说法。
可以说,日本茶道最终是走向了一条和中国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时因为变化实在是过于巨大以及融入了太多的自家文化,以至于时至今日,有很多人误以为茶道乃是日本的国粹。
所以我就觉得很有必要来专门说一说茶道中所不曾变化的地方,那就是泡茶喝茶的具体过程。
不管茶道的礼仪动作是繁琐还是简单,也不管这碗茶是不是讲究“一期一会”,日本茶道的本质流程却是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先是在茶碗里放上一勺茶粉,然后倒上热水泡开,为了让茶粉很均匀地溶在水里,还要拿一个小刷子刷几下,刷完之后,再注入些许热水,一杯热茶就这么泡成了。
由于我们中国人平时喝茶一般都只是往杯子里放点干茶叶,然后浇上开水了事,再加上日本人在搞茶道的时候通常还要穿和服什么的,所以每当看着他们泡茶喝茶,真会有一种“日本制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