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江河残破,赫赫盛唐不归路(第7/9页)
没过多久,鱼朝恩把冲撞了儿子鱼令徽的官员贬到了岭南。此时,唐代宗李豫意识到,鱼朝恩的权势已经快要到“只知道有朝恩,不知道有天子”的地步了。因此,李豫对鱼朝恩产生了强烈的厌恶之情,虽然竭力掩饰,但有时候还是会表现出来。宰相元载发现唐代宗李豫对鱼朝恩心生恶感,便奏请将其除掉。李豫一时下不了决心,因为毕竟鱼朝恩军权在握、党羽众多,一旦事情没办成,后果将是难以预料的。元载却胸有成足地安慰李豫说:“陛下,您只要将此事全权交给我办理,一定能办妥。”于是李豫同意了,嘱咐元载一定要多加小心。
元载的心机很深,鱼朝恩每次上朝,都会有一百多人进行护卫,还让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握兵在外作为支援。元载就用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心腹,以便掌握他的动向。李豫让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改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让皇甫温当凤翔节度使,表面上看是投鱼朝恩所好,其实加重了其亲信的地位,为了麻痹他。鱼朝恩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大祸将至。但是鱼朝恩在宫中的党羽觉察到唐代宗李豫的异样,就密报给鱼朝恩,鱼朝恩将信将疑,试探李豫,看他和平时一样对自己恩宠有加,就放下心来。
寒食节的时候,按照惯例,李豫设宴和近臣欢度节日。宴席结束后,李豫传下圣旨,让鱼朝恩留下议事,这有些不大寻常,但是因为那天喝了些酒,鱼朝恩十分高兴,也没多想就坐车去见李豫。鱼朝恩一进殿,李豫就问他为什么如此大胆,图谋不轨。鱼朝恩出乎意料,一下愣住了,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开始为他自己辩解。鱼朝恩没有意识到大限将至,态度依然十分强硬,根本没有把唐代宗李豫放在眼里。这时,已经被元载收买的鱼朝恩的亲信一拥而上,当场抓住了鱼朝恩,用绳子勒死了他。
鱼朝恩弄权多年,结党营私,已经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势力,所以李豫有些担心他的党羽闹事,尤其担心会引发禁军的骚乱。于是,李豫下令对鱼朝恩党羽亲信免于追究,并下诏说:“你们都是朕的属下,禁军今后由朕来统帅,不要有顾虑。”经过了一番安抚,禁军的心安定下来,没出现什么重大的变故。
李豫是依靠元载的帮助,才杀了鱼朝恩。但是杀死鱼朝恩之后,李豫又开始厌恶元载的专权,元载喜欢聚敛财物,他家珍宝财物不可胜数。李豫一直寻找机会消除他,终于在鱼朝恩死后的第七年,找机会杀了元载。
鱼朝恩和元载死后,唐代宗李豫总算是汲取了教训,不再重用宦官。然而,在李豫手中得到抑制的宦官势力,到了他儿子唐德宗手中,又重新死灰复燃。
荡平余孽,大乱之后山河日下
宝应二年(763年),当安史叛军的最后一个祸根史朝义上吊自尽后,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百姓们本以为可以就此忘记多年来的战火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无尽的痛苦。但是帮助大唐收复洛阳的回纥军队开始大肆烧杀抢掠,长达三个月之久,城中的大火着了十几天都不灭,死去的百姓多达数万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那时正值数九寒天,粮食被抢走了,房屋被损毁了,城中幸存的百姓饥寒交迫,衣不蔽体。由于尸体堆积成山,无人清理掩埋,所以瘟疫蔓延了整座城,中原各地一片萧条。
尽管损失惨重,但是李豫认为叛军已灭,大功告成了。于是,改元广德,大赦天下。唐代宗李豫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开始变得多疑起来,他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再一次发生,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他招降了安史叛将,对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旧将和亲族一律不再追究。但是这样做并没有达到李豫期望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旧将成为唐朝的节度使之后,形成了藩镇,在各自的统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成为地方的割据势力。
李豫还对各级官吏加封官爵,但是不再过度信任文武百官。他开始无端地猜忌一些忠臣,总是疑神疑鬼地觉得对方要造反。郭子仪在唐肃宗执政时期,因为平叛安史之乱立下大功,被升为中书令,封为汾阳郡王。但是等到唐代宗执政时期,郭子仪虽然依然在朝中威望很高,却被李豫百般怀疑,总是处处为难郭子仪。朝中那些掌握军队的将领看到李豫对功臣郭子仪的态度,纷纷对朝廷有了顾虑,都不想交出兵权和辖区土地,而是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地盘,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这样就使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多,藩镇割据的局面一度失控。
成德、魏博、幽州三镇是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被称为河朔三镇。李豫为了缓解矛盾,不仅没有制止河朔三镇的割据势力,反而给他们很高的待遇,一再姑息,这使得其他地方的节度使也更加肆无忌惮,鱼肉百姓、贪赃枉法,甚至在政治、军事、财政上完全独立,形成了独立的王国。他们的职位都是父子或兄弟相袭,或者由部下推举,强迫皇帝承认。李豫对藩镇势力一直敢怒不敢言,一直想找个机会杀杀他们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