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清前期中央与地方之博弈(第2/2页)

(二)与台湾郑氏集团的博弈

平定三藩之后,清廷立即转入了收复台湾,消灭郑氏集团割据势力的斗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侵占台湾,建立殖民统治。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对中国历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清王朝统一事业的发展,自比琉球、朝鲜,坚持不雉发、不登岸的郑氏集团武装,已经蜕变成为分裂国家统一的地方割据势力。三藩叛乱,郑成功之子郑经作为支持者和参加者,一度猖獗海上,并且占据了泉州、漳州、惠州、潮州等地,“杀掠所至,十室九匮”,使广大人民深受其害。康熙皇帝决意消除沿海战患,消灭这一不服从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割据势力。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三藩叛乱即将平定之时,康熙帝便命吏、兵二部从速制定进军台湾方略。经过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2万多人,战舰300余只,进军台湾,消灭了郑氏集团势力,重新统一了台湾。台湾统一以后,康熙皇帝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福建省管辖。自此,台湾完全处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台湾统一以后,在免受外敌侵扰的条件下,也促进了海岛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标志着清王朝的统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在这以前,清朝中央政府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用武力消除敌对势力、确保新政权的巩固和稳定上面的话,那么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采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手段,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发展社会经济,保证大清王朝江山的长治久安了。经过康、雍、乾、嘉四朝的中央集权,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可以说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的发号施令的权力,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长期处于基本稳定运行的状态之中。


[1] 《清史稿》卷474,列传261,吴三桂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标点本,第1967页。

[2] 《清史列传》卷8,王熙传,国史馆编,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