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带装饰的现代设计:“装饰艺术”运动(第8/22页)

黑色和烟灰色常被看作是新技术、现代化的象征,在“装饰艺术”风格的室内设计或产品设计中,亦很常见。

(四)材料的选择

“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师们陶醉于奢华的设计语汇,黑檀木、斑马木、皮革、丝绸、青铜等,都是他们的首选材料,并时常采用鲨鱼皮、象牙、黄金等贵重材料加以点缀,强化奢华、性感氛围。随着中国、日本等东亚艺术热度的高涨,生漆在“装饰艺术”运动家具和装饰品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高光泽的镜面、玻璃,高度抛光的镀铬金属材料等,在“装饰艺术”运动中亦都广泛地被用来打造一种现代的、华丽的氛围。

“装饰艺术”风格实际上是富裕奢华、充满闲情逸致的生活形态的反映,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爆发之后当然难以为继。

1929年华尔街金融业崩溃引发了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对奢华设计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也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商机,更加提升了民众对那些价格实惠的日用消费品,那些符合现代机械美学观念、可以用现代的机械化方式进行批量生产的价廉物美产品的需求。因而,玻璃、胶合板、镀铬铁材、黑胶木和卡塔林(Catalin,一种铸塑酚醛塑料)等新兴塑料,由于适用性强、易于仿真(例如仿玳瑁、仿大理石等)、便于机械化批量化生产,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伯恩哈特1908年为斯梯勒鞋厂设计的广告。

美国设计师乔治·佛莱(George Frye)1932年设计的一张茶几,采用镀铬钢材和磨砂玻璃制成。

法国设计师鲁赫曼1918年为一位银行家设计的书桌,装饰花纹用琥珀镶嵌而成,把手材料是象牙,桌面正中以鲨鱼皮贴面,极尽奢华。

美国电钟生产厂家特列克隆(Telechron)1929—1931年间出品的小座钟,以摩天大楼为造型,色彩非常鲜艳。

纽约克莱斯勒大楼内电梯间的装潢和色彩系统,颇具『装饰艺术』风格特点。

意大利设计师普里尼奥·科多纳托(Plinio Cogdognato, 1879—1940)1927年为帕尼扎帽子公司设计的广告,显示该公司的礼帽适合所有男士。

德国设计师鲁西安·伯恩哈特为普莱斯特火柴设计的广告,画面单纯,传递目标明确。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当时还属于创新材料的塑料,在“装饰艺术”运动中,被赋予了现代化、工业化的想象力,除了工业生产的家庭用品之外,表面平滑、精细抛光、色彩丰富明丽的塑料还广泛地应用于首饰和家具设计之中。

在建筑材料方面,灰泥、混凝土、表面平滑的石材、红陶比较常见,钢铁、铝等金属材料则常常与玻璃配合使用,增强镜面的装饰效果。

四、“装饰艺术”风格在平面设计上的发展

1920年代,现代艺术运动风起云涌,刚刚过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使人们认识到传媒、宣传的重要性,当时,无线电、收音机尚未普及,各种信息的传递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海报和广告。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平面设计作为“装饰艺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特别是立体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以海报为中心的新平面设计运动,由于都以绘画为设计的核心,同时又受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影响,因此被称为“图画现代主义”运动(the Pictorial Modernism)。该运动基本局限在平面设计范围之内,非常注重图像和文字的整合效果,综 合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特点,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新鲜的平面设计风格来。这场运动源起于德国,从1905年德国设计师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 Bernhard, 1883—1972)的“普莱斯特”火柴广告开始,一直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对于整个西方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凸显出来的对于大众传播高度需求的启发,设计师们综合了立体主义等早期现代艺术运动的视觉语汇,创作出的大量广告和海报成为西方社会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重要传媒工具。设计师们从现代艺术中汲取养分,脱离了以往的自然主义倾向,转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形成新的视觉语言:画面简洁、形象鲜明,以平涂的原色为主要色彩,强调诉求力。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地的平面设计师,创作的大批商业性海报和广告,尤其引人注目。这些海报画面绚丽,形象鲜明,诉求明确,力图为人们描绘出一幅“现代化”和“未来”的美好景象,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场运动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对于整个西方平面设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深远影响迄今仍可感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