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第13/22页)

“你……你什么话?本王怎么可能去谋反?本王为什么要谋反?本王……”李建成竟然气得嘴唇反抖。于他而言,让他谋反,就是对他的污辱,他是太子,是未来储君,是正统。如今皇上没有要废他的想法,还让他监国,他却去谋反,这是君子之为吗?何况,不要说谋反能不能成功,即便成功了,自己能坦然面对天下吗?

“韦兄这话说得太不合实际了,陛下已经知道此事,已经调十二军去护驾了,我们这点儿人马……反什么?那不是以卵击石吗?”王珪也说。

李建成在又瞪了韦挺一眼后,将眼光看向魏征。此时,在他们四个人中,魏征表现得最镇定,没有丝毫慌乱,想必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此事,最好向陛下解释清楚!”魏征慢悠悠地说,“从齐王这封信里能看出,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陛下认定杨文干谋反,且和太子殿下有关;另一种则是陛下虽然知道杨文干谋反,但对太子殿下有没有参与其中还持怀疑态度。”

李建成一听,频频点头,觉得还是魏征分析得最靠谱。

“那……那现在应该怎么做?”李建成问,“怎么才能让父皇知道,此事跟本王没有一点儿关系?”

“去见陛下!”魏征说。

“可是齐王信里说了,他们是偷偷给太子殿下送信的,如果太子殿下直接去见陛下,说此事和他无关,陛下会怎么想?肯定以为太子殿下早都知道此事,那不是更说不清了吗?再说了,如果陛下已经认定此事和太子殿下有关,太子殿还主动去觐见,这不是自投罗网吗?”韦挺说。

李建成一想,确实也是如此。

“这好办!等待!”魏征说,“如果陛下召见太子殿下,说明陛下对太子殿下还有信任,此事还有挽回余地;如若不召见,直接来人……那,太子殿下就要另做打算了!”魏征用他惯常的慢悠悠语调说。

李建成长叹一口气,这么看来,自己也只有等待了。李建成禁不住有种悲怆感,心想,难道自己的命运就这么糟糕吗?好不容易父皇放权于他,让他监国,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那杨文干,还真是自己的灾星啊!李建成想。

(10)

东宫李建成、魏征、韦挺、王珪四个人在紧张不安中,终于等到了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形势,圣旨到了,令太子李建成即刻去仁智宫觐见。

李建成、韦挺和王珪全都长舒一口气,以为最难的一关过了,可魏征却再次给他们泼了冷水,还说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如果没有人在皇上面前给太子说好话,还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怎么说什么的都是你?”韦挺不高兴了,觉得魏征太扫兴。

“唉!听天由命吧!”李建成苦笑一声道,“能帮本王的,也许只有四郎和裴公了,可他们……不管了,到时候再说吧!”

那时候的李建成,觉得自己刚刚过了鬼门关,此时也只有听天由命了。至于他的父皇想把他怎么样,他自己一点儿底都没有,甚至都无法预测这一去的结果。因为整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他一点儿都不清楚。

“微臣随太子殿下一起去吧!多带点儿人马!”韦挺讨好地说,毕竟太子受此牵连,都是他向太子推荐的杨文干引起的。

“千万不能带的人太多!”魏征又和韦挺唱起了反调,“此时太子殿下带的人越少越好,最好能免去车驾和章服。”

韦挺正要说那太子有危险了怎么办,却见王珪这次也站在了魏征那一边,也就没再说什么。

去了有可能死,也有可能活,可不去必死无疑,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将生死置之度外,也许才能死中求生。这就是太子李建成当时的想法。

公元624年7月14日,太子李建成脱掉华服,骑着马,只带两三百名随从离开东宫出京城,向仁智宫方向奔去。一路上,越接近仁智宫,李建成的心就越慌乱,也就越发觉得身后的两三百人太扎眼。

行走在路上的李建成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他觉得自己此次去仁智宫见皇上,唯一能打的就是亲情牌了。既然是打亲情牌、苦情牌,也就不用再考虑生死了,更不用考虑派头,越简约越好。

于是,李建成只挑选了十几名随从跟随,让其他人中途回去了。

在李建成一路忐忑向仁智宫行进时,心急如焚的李世民终于等来了觐见皇上的机会。

李世民匆匆赶到正殿,一见李渊便跪倒在地,红着眼圈问发生什么事了,还说看到父皇匆匆离宫,很是担心。

李渊其实对什么时候见李世民矛盾了很久,不过,在听了封德彝的建议,诏太子来仁智宫觐见后,突然想到了秦王李世民。既然太子和杨文干的谋反到底有没有关系很快就能知道了,那么,杨文干谋反的事也该可以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