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第14/22页)
让谁去了结呢?当然是二郎李世民了。此次,没有比他便合适的了。试想一下,杨文干既然是太子的宿卫,必定也是秦王的仇人,从这两方面来说,李世民去庆州平乱,必定很积极,也很彻底。
“庆州杨文干谋反,你可听说了?”李渊问。他直入主题。
“杨文干谋反?是……是那个庆州都督吗?他……他怎么会谋反,他不是太子宿卫吗?”李世民假装大骇道。
“没错!就是他!”李渊说。
从李世民进来,李渊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他的脸,他一直在观察,观察他的表情变化。对于李世民那夸张的大骇,李渊并不相信,他不相信李世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所有儿子里,最擅长演戏的就是这个二儿子了。
“他为什么谋反?他一个庆州都督,如果没有人支持,怎么能……”
李世民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往太子身上引。不过,在他还没有说完时,李渊便说:“有人说杨文干谋反,是大郎的主意,二郎觉得可能吗?”
李渊的这一问,倒让李世民傻了眼,不知道该说什么。父亲问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是真想听他的看法,抑或只是在试探自己?李世民不知道,不过来不及思考了,只好说:“大郎为人淳厚,对父皇也很仁孝,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来?”
“唉!朕也不相信大郎会这么做啊,可这两天,先是东宫的人来说,又是宁州刺史……朕也是不得不信啊!”李渊说。
“杨文干倒不足为患,儿臣愿意率兵去将那逆贼杨文干捉拿归案!”李世民说。
李渊要的就是这句话,他当即同意,并说:“此次你若能平定杨文干,朕就立你为太子!”
李渊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挠到李世民的痒处,这不就是李世民想要的吗?不就是他这次策划杨文干事件的目的吗?李世民兴奋不已,却只能将这种兴奋压在心底,假意道:“父皇!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立储有长幼,太子是长子,儿臣怎敢窥视储位,万万不可啊!”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还伏地叩首。
李渊弯腰扶他起身,对他先是一番夸奖,接着又把太子李建成一顿训斥,还说大郎辜负了他的信任,已经不适合再做储君了,还说他已经决定了,要立二郎为太子。还说一直以来,他觉得在他的几个皇子里,最适合做储君的是二郎了。当然,李渊还不忘动情地说,大郎虽然做了如此忤逆之事,但念在父子之情上,是不会杀他的,可以封他为蜀王,让他去蜀地,那里位置偏僻,成不了什么气候……
李渊再次展示了他最擅长的“演戏”功底,让李世民完全相信了他的话。如果李渊给他说,他要杀了大郎,李世民只会觉得那是父皇的气话,而废太子的可信度也就不高了。可李渊说不杀大郎,还要立他为蜀王,这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决定。
一时之间,李世民心花怒放……
(11)
李世民兴冲冲地回到房间,在将自己要去庆州捉拿杨文干的事和房玄龄、杜如晦交代过后,又提醒他们说,一定要留意仁智宫里发生的事。随后,他和长孙无忌、尉迟恭率一万兵马(侯君集留在了仁智宫,以免有其他事)向庆州赶去。前往庆州的路上,李世民表现得很亢奋,似乎自己的这次出征,就是被立为储君前的最后一仗。
“再回宫,我们应该可以搬去东宫了!”李世民难掩内心的激动,对长孙无忌说。
长孙无忌倒显得并没有那么高兴,甚至还有些忧心忡忡,还说此次出征应该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带上,反正他们在仁智宫也做不了什么,总不见得皇上有事还和他们商量吧!
长孙无忌这么说是心里有担忧,他怕杨文干事件暴露,房玄龄和杜如晦又是文官,会出什么意外。
长孙无忌对皇上许诺给李世民的“平定杨文干后废太子,立李世民”并不是很相信。他觉得,依皇上遇事拖泥带水,瞻前顾后的性格,怎么可能轻易废太子呢?何况,此次的杨文干事件,他们策划得并不是滴水不漏。
当然,这些话他没在李世民面前说。
“无忌兄,别挂着一张脸。也不用替房、杜二人担心,他们虽然不容易得到父皇那边的消息,可那马三宝可以,一旦有什么情况,马三宝会给他们送信的!”李世民说,“而且还有侯君集,真有什么事,也能保护他们。”
“你和马三宝交代过了?”长孙无忌问。
李世民点点头,说他领命伐杨文干后,从正殿出来正好遇到了马三宝,于是便和他说了。说自己要去庆州平乱,让他有什么风吹草动,别忘了给房玄龄和杜如晦通个信。
长孙无忌放心了很多,但很快又有了另一种担心,担心尔朱焕和桥公山反悔,供出实情,那可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