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喋血行军路(第13/14页)

当然疑虑还是有,高树勋就在陕县附近,李家钰已派参谋前去联络,进一步打探消息。

在李家钰离开沟南时,参谋快马返回。高树勋通过参谋告诉李家钰,日军不仅在陕县渡河,而且已由百余人增加到千余人,刻下正在与他激战。

要说日军渡河,李家钰可能会信,敌情突然严重到这种程度,李家钰不信。特别是宅延会议时,胡伯翰那番得要背着高树勋走路的话,让李家钰都怀疑高树勋是否有那个能力和胆量,敢跟千余日军激战。

李家钰对部下说:“高健候(高树勋的字)这封信恐怕不准确,因为敌人绝不可能如此迅速。我看,他们这样说,是为将来好报功。”

李家钰传令下去,连日行军,官兵疲劳至极,要好好休息整顿,“连着吃两顿饱饭再走!”

不幸的是,高树勋并没有说谎。他激战不是要去报功,而是渡河日军太多,追得太急,不战一下的话,根本脱身不得。

李家钰的轻敌,让他和川军陷入了一个更大的困境。

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得到最新情报,高树勋败退,日军距他的驻营地仅有十里之遥。

李家钰猛醒过来,决定提前开拔,其行军序列为抬轿式,即作战部队前后护驾,李家钰率总部居中。

日军从北而来,自然要往南撤,但行不多远,日军射来数发炮弹,正打在南行的路上。李家钰一看,又临时改变路线,将向南改为向西。

参谋长张仲雷觉得不妥,追问为什么不继续往南走,李家钰回道:“没得路嘛!”

修改路径没有问题,问题是修改之后,既未立即飞告前卫部队,也没有派出新的前卫搜索前进,“轿子”直挺挺地就往西面去了,所有机关人员、军官家属、大小行李都在里面,一路浩浩荡荡,而直接担任护卫的仅一个直属特务连。

事后李家钰的一些部下幕僚感到疑惑不解,不明白这位拥有数十年征战经验的大将,怎么会走出如此昏着。

心里一乱,动作必然走样,也许只有用命中注定来解释了。

越过一座山坡,参谋长回头南望,发现南面山头上有一支部队,队形密集,且全部穿着草黄色军装。

他扭转头问李家钰:“怎么,这山头上有密集部队?”

李家钰随口回答:“是蕴长的队伍。”

蕴长是李家钰的弟弟李家英的字,也就是先发的前卫部队指挥官。参谋长颇为不解:“蕴长在行军,为什么队形如此密集?恐怕不对吧。”

他向卫士要来望远镜,说:“总司令,我们看看再走。”

李家钰很不耐烦,气冲冲地说:“不要看,不要看,凭命!”

幕僚长不得力,让事事不顺的李家钰时有孤掌难鸣之感,尤其当他想起魏粤奎的时候,对张仲雷更是有些没好气:你的胆子也太小了,一伙山贼都可以让你哆嗦,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上一上刺刀便可以把他们全吓跑。

然而李家钰错了。日军不是伪军山贼那样的乌合之众,这时候,谨慎一点绝没错。

对面山头上的,并不是李家英部,而是高钟勋的集团军,他们在山顶上占领了阵地,准备等日军追上来时,好好地揍它一顿再走。如果李家钰能主动上去联系一下,就能从中得到掩护。可惜他不听张仲雷的规劝,一头撞进了罗网。

走了一会,远离了高钟勋部队,总部背后突然响起枪声,不过这显然是追敌,有主力部队殿后,李家钰并不担心,只是紧接着前面也响起了浓密的机枪声,表明一前一后都出现了敌情。

总部前面连一个兵都没有,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李家钰立即从警卫连调出一个尖兵班,并且告诉他们,遇到日军不要使用手枪,因为一般野战部队很少配备大量手枪,这样会暴露目标,让日军发现这是集团军总部。

李家钰不知道的是,日军早就盯上了他,不过跟手枪没关系。

日军情报周详,掌握中方高级指挥官的很多特征。李家钰个子矮小,身着黄呢将军服,脚蹬长统马靴,又坐着滑竿,想不暴露都很难,哪里用得着开手枪。

李家钰自己蒙在鼓里,不知化妆,包括张仲雷这些随行人员在内,也不进行提醒,真是大家都在死神面前“凭命”了。

又走了一段路,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众人放下心来。于是找了个老者做向导,着手攀爬秦家坡。

李家钰已从特务连增添了一个尖兵排上来,并由总部的一位上校参谋担任尖兵排长。按照尖兵部队的一般规则,尖兵班应在尖兵排之前,并且分开搜索前进,但这位上校参谋缺乏相关经验,只凭个人之勇,拿着地图,带着尖兵们一路往前,竟忽略了必要的搜索环节。

上坡时,山腰上有几个当地老乡在喊:“你们是哪支部队的?你们来不得,上面已经有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