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除了胜、败,战争还有许多迷之细节(第12/14页)

对内压制火器发展,对外便要挨打受辱

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发明的。中国火器的研究和使用也一度领先于他国。明朝的时候,中国对火器的生产和应用程度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国人更是创制了地雷、喷筒、手铳、水雷、大炮等数十种火器,又于弘治年间自主发明了开花炮弹。然而在清朝时生了彻底的转变,中国火器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大踏步地倒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满人入关后,出于对汉人的防范,开始限制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可以应用于军事的科技。因为当时军队中的汉人数目远远超过八旗军的人数,清朝的统治者为了防止汉人大量拥有先进武器后开始造反,干脆禁止他们接触先进的军事科技。其实早在入关之初多尔衮就立下规定:大炮等当时先进的火器只有八旗军可以使用。按照这一规定,上百万的清王朝军队中,只有一部分能够装备火器,这也是清朝军队的火器装备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大踏步地向热兵器迈进的时候,清军始终脱离不了冷兵器时代,清军的火器更是处于世界低端水平。由于清军对火器的需求量极低无法拉动军火制造业发展,也无法刺激军事科技的进步,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致使清朝的火器发展越来越落后。接触火器的人少了,的确可以防止汉人造反,但也致使研究发展火器的人随之减少,从而滞后了清朝火器的发展进程。

清朝不仅对军事科技成果的应用严加限制,还对汉人在科技方面有研究成果的人才进行打压,出身于明末火器制造世家的戴梓就是一个受害的典型。他自幼就投身于火器研制,后又加入清军,为清军创制和装备了“威远将军炮”、子母炮,为清朝击败“三藩”和准噶尔势力立下汗马功劳。戴梓还向清朝献上了自己发明的一种与机关枪原理一致的连环铳,一次可发射28颗弹丸,被军器史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但是,戴梓不仅没有因此获得荣华富贵,反落得一个悲惨的命运。康熙帝听信谗言,将戴梓发配到辽东,终结了他的武器研制生涯,戴梓在辽东被迫以卖字画为生,一生贫寒,郁郁而终。而他发明的连环铳也没能流传下来。

综上,清朝政府对先进火器使用的限制和对精通火器制造的汉人的打压,是这一时期火器发展大大滞后的主要原因。

冷兵器战胜热兵器的奇迹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宋朝,中国人就围绕着火药开发一系列的热兵器——火器。火器威力奇大,因此当时的宋、金、蒙都争先添置。

当时,较为的著名的有类似今日炸弹的“震天雷”和如今枪械类武器的始祖“突火枪”。而那时候,西方人尚不知火器为何物。

震天雷出现于北宋末年。从外面看,它与一个普通的大铁球没什么两样,但它的上面插了一根大铁球所没有的引信,而它的里面塞满了火药。震天雷爆炸后,无论是四处飞散的铁片,还是它燃起的火焰,都足以伤人。震天雷可以用投石器投掷,所以引信的长短要看投掷目标的远近。金天兴元年(1232),蒙古人攻打汴京,金守将赤盏合喜,“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着甲铁皆透”。

与震天雷相类似的,是“霹雳炮”。霹雳炮是北宋首都开封的火药制造厂“火药窑子作”生产的武器。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梁,宰相李纲坚守不屈,“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金朝的女真人和蒙元的蒙古人,都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打仗,多以骑兵为主。若将震天雷、霹雳炮等投入马队、马阵中,胆小的马儿必定给吓得长嘶短叫,四蹄翻飞。因此,无论是赤盏合喜以之对付蒙人的骑兵,还是李纲以之抗击金人骑士的攻城,都收到奇效。

除震天雷外,还有突火枪。突火枪与今天的枪械类武器非常相像,当然,它非常粗糙,不可能如同AK-47那样精巧。现在的枪械都是金属制造的,可是突火枪的枪身却是一个巨竹筒。把子窠(类似今天的子弹)装进突火枪内,再通过引信点燃火药,在火药的冲力作用下,子窠就从筒内飞出,打伤、打死敌人。如果火药的量加的合适,突火枪的射程可达150步(230米),比之一般的弓箭要强上不少。不过,突火枪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装火药比引箭上弦费时、费力得多。所以它被采用、上战场的机会非常少。

到了明代,火器有了长足的发展,式样也多了起来。主要的火器,除了突火枪的进化版鸟铳和火铳以外,竟然还出现了威风赫赫、威力无比的远程武器——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