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马尼拉冲刺

缺乏空中支援,缺乏必需的粮食、武器弹药,这都是三年前麦克阿瑟面对本间部队登陆时所遭遇的困境。当时就有军事分析家认为,麦克阿瑟没有必要死守仁牙因海滩,结果不但没有守住,还空耗了兵力。

山下在莱特已经投入了太多力量,到莱特战役结束时,第14军只剩下9万“拖泥带水”的部队。为组织吕宋战役,大本营派来了第10师团、第19师团等部。山下也就地进行征集,把受过军事训练的日侨以及海空部队的地勤人员都收罗起来,使兵员达到27万。

对于这27万人马,山下认为应该精打细算,不能像莱特战役时那样用于一次性决战。具体来说,就是打持久消耗战,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菲律宾地区广大,我们可以尽情地打”。

原先,山下曾想学麦克阿瑟,将部队集中于巴丹作战。但巴丹面积太小,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他因此将所辖日军分成三个作战集团,分别防守三个不同的山区。仁牙因海滩没有发生激烈战斗,实乃山下有意为之,他要“把敌人放进来打”,到预定山区予以消耗。

两栖登陆战的配方都差不多,要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还要靠指挥策划者事先事后的精心准备

当美军登陆时,形成阻碍的主要不是步兵,而是朝海岸俯冲过来的几架“零”式。美军早已做好了应付的准备,滩头上用高射炮组成了牢固火墙,“吉普航母”上的飞机也如猛虎扑食一般扑过来。不一会儿工夫,搅局的这几架日机便冒着黑烟栽进了大海或沙滩。

整个上午,麦克阿瑟都站在“博伊西”号的舰桥上观看两栖登陆战,直看得他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五个小时后,他带着部下和幕僚们上岸了。这时海军已抢修好了一个水泥面凸堤码头,麦克阿瑟一行完全可以沿着这个码头上岸,但上次莱特战役的经历,让他认识到涉水上岸的举动不仅足够拉风,还能引起新闻舆论的兴趣和高度关注,于是他重复了这一场面。

傍晚时,5万多陆军及其装备安全登岸,一个宽27千米、纵深达到6千米的延伸滩头堡也随之建立起来。麦克阿瑟对此很满意,他发表了一份公报:“解放菲律宾和控制西南太平洋的决定性战役已经到来!”

与当初本间的作战计划相似,美军在仁牙因海滩登陆后,随即沿中央平原南下,向马尼拉实施攻击。

中央平原地势开阔,交通四通八达,无险可守。山下也早已放弃了这一地区,日军全都躲在两侧的山里。麦克阿瑟了解菲律宾的地理,过去防守菲律宾时,他同样也没有在中央平原屯兵作战。若按麦克阿瑟的脾气,他就会长驱直入,大步突进。然而,克鲁格在性格上是与麦克阿瑟相反的人,他平时作风谨慎,不喜冒险,而且作为前线负总责的指挥官,他必须考虑两侧的日军会不会乘机攻其侧翼,甚至袭击美军侧背,切断前线部队与仁牙因供应基地的联系。

宁可慢,不可险。基于这一宗旨,克鲁格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法,一边前进一边等待后续部队上来。登陆后的四天里,克鲁格部队只向前推进了16千米。

马尼拉尚在185千米之外,按照这个速度,起码需要两个月才能到达马尼拉城外。而在进攻吕宋之前,麦克阿瑟向华盛顿做出的保证,是登陆后两周内就能解放马尼拉。

两周与两个月,时间相差实在太多。这时,已有盟军战俘侥幸从集中营逃出。据披露,几周来,处于歇斯底里情绪下的日军已开始对战俘展开秘密屠杀,在巴拉望集中营,有150名美军战俘被残忍杀害。当事人讲述的细节惨绝人寰,闻所未闻,军方负责记录的情报官员尽管见多识广,但在倾听的过程中也不由得露出了惊骇的表情。

从“巴丹死亡行军”起,类似的报告都对麦克阿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折磨。三年来,只要在他面前一提“巴丹老兵”,他的心就会像针刺一样痛。他知道,解放马尼拉的进程每延误一天,“巴丹老兵”就会增加一天的危险,如果真是两个月,很可能没等美军冲进马尼拉,战俘们就已被杀得精光了。

此外,海军那边的硫黄岛战役急等着开张。尼米兹向麦克阿瑟提出要求,借给金凯德的舰船一个月后要送还,他好用来进攻硫黄岛。

过早把舰船还给尼米兹,麦克阿瑟担心日本海军会从背后攻击他的滩头阵地,而光凭民都洛机场的飞机,又不足以应对这种威胁。因此,麦克阿瑟计划在拿下克拉克大型机场,拥有相当数量的飞机后,再归还舰船。

克拉克机场在马尼拉,到不了马尼拉,就别想占据机场,弄不好硫黄岛战役还得再次推迟,这样麦克阿瑟的责任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