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甘蓝和潜艇(第6/6页)

同盟国的财政状况首先出现恶化情况,实际上,从大战第一天起,同盟国就不仅失去了商业船队,还失去了海外投资和国际信用资源。所以,这些国家必须通过国内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债券进行国内借款。轴心国的国内借款取得惊人的成功。德国一年发行两次战争债券。德国三分之二的战争花费依靠这种方法负担。

英国和法国比德国具有更大的能力把海外投资取回国内,因为海上封锁使得只有英国和法国能从美国购买和借贷。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英国和法国的财富也在自然的衰竭过程中。纽约和华盛顿开始怀疑英国和法国债务的风险。1916年11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警告属下银行不要购买外国国库债券,这里外国暗指英国和法国。英国的反应接近于恐慌,竟然用不向美国下订单的方式报复美国,并且要求法国采取类似的行动。截至1917年4月,英国每周在美国花费7500万美元,其美国账户透支3.58亿美元,而此时英国的还债能力是4.09亿美元的有价证券和8700万黄金。简单地说,英国此时离破产只有几周时间。

然而,这也是美国的危机。美国制造商和农场主已经过度依赖协约国的生意,美国的银行拥有太多的协约国债务。一旦英国和法国出现金融崩溃(先不用关心英国和法国彻底战败),美国经济将陷入灾难。美国想救协约国的原因不只是痛恨德国潜艇,从实际的商业利益看,美国不参战的危险实在太大了。

有人估计大战最终耗费了2080亿美元——那时一个有技术的工人一天的工资只有几美元。英国最后的账单是438亿美元,法国是282亿美元,德国是470亿美元。三者的结果其实一样。所有交战国的财富都大幅缩水。

大战的最终后果可以用“蚀本”这个词来描述,这个词的意思是从一个国家撤回资本投资。所有的欧洲强国都停止为真正的经济增长投资,而是把钱丢进熊熊燃烧着的战争大锅炉中。英国在1914年前是财富和商业的模范,战后则浸泡在债务中,其民用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欧洲在大战开始时位居世界经济和金融结构的巅峰,而欧洲大战结束后则变成一堆残骸。伊凡·布洛克曾认为世界各国没有能力负担像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战争,他在这一点上错了。但是,他对大战后果的预见,是绝对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