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白色澳洲的末日(第2/4页)
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溃散的盟军士兵,但绝大多数都是澳洲白人的妇女和儿童。她们的衣衫被撕成一条条的,又脏又破,几乎不能蔽体。可以看见老妇干瘪下垂的乳房和瘦骨嶙峋的脊背,也可以瞧到少妇浑圆的肩膀和高耸硬挺的胸器。有的孩子在吮吸奶水或者轻声哭泣,乍一看至少有几百人,甚至可能上千。
看着这些衣不遮体的妇孺钻出废墟,四周围观的日军士兵都忍不住神色暧昧地嬉笑起来,或者做出各种带有猥亵意味的手势,甚至长长地打起了唿哨……很显然,这些白人妇女之中的一部分人,不久之后势必会在日军的慰安所里出现,而在场的“有功之臣”则会去光顾他们的皮肉生意……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日军士兵对待澳洲妇女的态度还算不错,说话也比较温和。其中一些士兵甚至还摸出吃剩下的饼干和饭团,丢给这些饿得半死的白人妇孺——不知为什么,最近日军的补给当真是非同寻常的宽裕,甚至到了铺张浪费的程度。这让不少妇女松了口气,暗想这些黄皮矮子毕竟还不是那么坏。
但是,如果说日军对待澳洲女人多少还有点客气的话,那么对待投降的盟军士兵,就是半点没留体面了——成群结队的战俘刚刚被驱赶到一块空地上,押送他们的日军士兵就迫不及待地搜索起了财物,把盟军俘虏的毯子、手表、首饰、刀片、餐具、食品甚至牙刷一扫而空。若是有谁胆敢稍有反抗,就会被抓住手脚扔在地上,然后一阵拳打脚踢加棍棒猛敲。如果某位战俘身上藏了手枪或匕首,而且还被日军搜出来的话,那么接下来最起码也得被枪托砸得血流满面,运气不好的话,还有可能被直接一记刺刀给捅死。
在搜身完毕之后,盟军士兵才得到了很少的一点儿食物和水,每个人的分量大概刚刚够让一只小耗子吃得肚皮滚圆……又过了一会儿,三艘喷吐着滚滚黑烟的小火轮,慢慢靠上了刚刚被日本工兵修复的索伦托镇码头,船身上依稀还可以看到一些焦痕和弹孔——这都是日军在附近港口缴获的澳洲船只。
随着三艘小火轮的相继抵达,澳洲白人妇孺被陆续押送上船,准备渡海运回她们不久前刚刚逃出的墨尔本市区,接下来再作出进一步的处置。然而,三条小火轮的载客量有限,三条船的排水量加起来还不到两千吨,所以,基于女士优先的国际通行原则,那些被俘虏的盟军官兵,就没有了乘船代步的好运气——按照日军参谋们的安排,这些已经又病又饿,筋疲力尽的俘虏兵,将要在卫兵的刺刀下,象一群牛似地被驱赶,沿着环绕菲利普湾的海滨公路,徒步走回墨尔本,而他们已经体质极为虚弱,甚至到了风吹就倒的程度……
结果,这批衣衫褴楼、饥肠辘辘的战俘的转移行动,变成了一次总里程超过八十公里的死亡行军——绝大多数日军士兵都遵守武士道的野蛮精神,毫不留情地残酷对待着这些“白皮鬼畜”,残暴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是家常便饭,俘虏们稍不听话就遭到刀劈,掉队的俘虏全都遭到惨无人道的毒打,甚至有日本兵用棍子敲战俘的头来取乐。由于生病和营养不良而奄奄一息的俘虏则被弃之路旁,倒地不起的俘虏在枪口的威胁下被自己的伙伴活活埋掉。如果有人拒绝合作甚至胆敢反抗,兽性大发的日本兵就会用刺刀把他们活活挑死。
于是,在漫天飘落的阴冷冬雨之中,数万名衣衫褴褛、浑身湿透的盟军官兵,一边哆哆嗦嗦地抱着胳膊,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踏上了走回墨尔本市区的悲惨旅程——通向北方的路被炮火和炸弹给搞得坑坑洼洼,路旁的壕沟里散乱地堆着被抛弃的装备、烧坏了的卡车、炮架和步抢。俘虏们被迫拖着沉重的脚步,绕过这些乱七八糟的障碍物,缺了腿的伤员也只能用树枝当拐仗,拖着松散下来的绷带一拐一拐往前挣扎。整条绵延五六十公里的道路,成了埋葬这些病鬼饿殍的长型墓地,沿路的沟渠里很快就塞满了尸体和濒死的人。
不过,凡是能够踉踉跄跄踏上这条行军路的战俘,无论能不能最终达到终点的战俘营,都还不算是最倒霉。更悲惨的则是那些在行军起点就倒下的家伙——辻政信中将亲眼看到,一个骨瘦如柴但却满脸通红,眼睛好像燃烧的煤块,明显是发了高烧的澳大利亚军官,才从索伦托镇上出发了没几步路,就摇摇晃晃地跌倒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咳嗽着,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一个押送的日本士兵凑上去不停地踢他的胸口。澳大利亚军官挣扎着想爬起来,向日本兵伸手哀求,后者却只是把刺刀尖对准了他的脖子,一刀就结果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