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人
这是一篇写人与蛇、蛇与蛇之间的友谊的故事。整个故事由两个小分故事组成。前一个小故事写二青感念蛇人的厚爱,为蛇人引进另一个叫小青的小蛇以帮助蛇人“弄蛇为业”,“衒技四方,获利无算”。后一个小故事写二青和小青的友谊以及它们长大后,无法再帮助蛇人“弄蛇为业”,被蛇人先后放入深山。它们接受了蛇人“勿扰行人”的劝告,不再作恶。篇末“异史氏曰”所说“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概括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蛇人》中的蛇显然被拟人化,被赋予了人的含义。蒲松龄是一个感情丰富,渴望友情,笃于友情,特别是对于朋友敢于以风义相规的人。他一生有过许多好朋友,如李希梅、张笃庆等,但也有一些童稚交、把臂交,由于蒲松龄以“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给他带来感情上的伤害,从“异史氏曰”中的话来看,蒲松龄创作此篇是有所感而为。
蛇人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日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值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烦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己,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衒技四方,获利无算。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便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返,俄而踽踽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干儿臂矣。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故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位立望之,不见乃去。自此行人如常,不知其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辄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亦羞此蛇也已。”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白话]东郡有一个人,以耍蛇戏为生。他曾经驯养了两条蛇,都是青色的,他管那条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额上长着红点,尤其灵巧驯服,指挥它左右盘旋,表演动作,没有不如人意的。因此,耍蛇人十分宠爱它,和对待其他的蛇不一样。
过了一年,大青死了,耍蛇人想再找一条来补上这个空缺,但一直没有顾得上。一天夜里,他借住在一座山寺里。天亮后,打开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见了。耍蛇人懊丧恼恨得要死。他苦苦搜寻,高声呼叫,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迹象。先前的时候,每到了茂密的树林、繁盛的草丛,耍蛇人就把蛇放出去,等它们自由自在放松一番之后,不久自己就又回来了。由于这个原因,耍蛇人这次还希望二青自己能够回来。于是他就留下来等待,直到太阳升得很高,实在绝望了,才怏怏不乐地离开了。出寺门刚走了几步,他忽然听见杂乱的草木丛中,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停下脚步惊奇地一看,正是二青回来了。耍蛇人很高兴,就像得到了珍贵的宝玉似的。他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了路边,蛇也跟着停了下来。再一看它后面,还跟着一条小蛇。耍蛇人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了呢。这小伙伴是你引荐给我的吗?”他边说边拿出蛇食喂二青,同时也喂给小蛇吃。小蛇虽然不离开,但还是缩着身子不敢吃。二青就用嘴含着食物喂它,好像主人请客人吃东西似的。耍蛇人再次喂食,小蛇才吃了。吃完,小蛇跟着二青都进了竹箱。耍蛇人带着小蛇进行训练,小蛇盘旋弯曲都很合乎要求,与二青没什么差别,于是耍蛇人给它取名叫小青。带着它们到处表演献技,赚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