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第2/3页)

等到发榜时,李忭竟然只列在四等。孙太史大为惊骇,取来他的文章又读了一遍,确实挑不出一点儿毛病。他于是评论道:“石门公祖素来享有文名,一定不会谬误到如此地方。这一定是幕僚中的醉汉、不懂得文章的人干的好事。”于是众人更加佩服何仙的神明,一起焚香祷告致谢。何仙又写道:“李生不要因为暂时受的委屈,便惭愧起来。应当把试卷再多写一些,让更多的人知道,明年可得优等。”李忭遵从了他的说法。久而久之,学署也听到了这些议论,就挂牌特意安慰李忭。第二年,李忭果然名列优等。何仙的灵验就是如此。

异史氏说:提学署的幕僚中很多这样的人,难怪京城丑妇巷中,晚上没有空闲的床铺呢。唉!

  1. 【注释】

  2. 长山:旧县名,在今山东邹平县境。
  3. 乩(jī鸡)卜:扶乱问卜。扶乱为旧时迷信问卜的一种方术。由二人扶一丁字架,下设沙盘,谓神降临时木架划出字迹,能为人决疑,预言祸福。
  4. 纯阳:吕纯阳,即吕洞宾,唐未道士,名嵒,或名岩,以字行,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又相传为八仙之一。
  5. 李大史质君:李质君,名斯义,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改庶古士,擢御史,官至福建巡抚。生平详《山东通志•人物志》。
  6. 丹黄课艺:谓评改其习作文章。丹黄,古时校点书籍时所用的两种颜色;点校时用朱笔书写,改错时则用雌黄涂抹。此指评改作文,圈赞用朱,删改用黄。艺,文艺,指八股文。详《陆判》注。
  7. 揣摩成:指考中进士,入翰林。揣摩,此谓研习艺业,考虑时务之急需,以迎合君主与当权者所好。《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通之,简练以为揣摩。”注:“揣,量度。摩,研究。以我学之精熟者,揣摩时务之切,而用之世主之情,而中之。”
  8. 皈(guī归)依:佛教本称身心归向佛、法,此指信仰、依赖。
  9. 辛未岁:当指清圣祖康熙三十年(1691)。
  10. 朱文宗:指朱雯,浙江石门人。进士。康熙三十年(1691)出任山东提学使。见《山东通志•职官志》四。文宗,文章宗匠。此指主考的提学使。详《考城隍》注。
  11. 等第:指生员岁、科试的等第。清初沿明制,顺治九年(1652)题准岁考生员有六等黜陟法,四等以下有罚或黜革。
  12. 试艺:考试时所作文章。据“朱文宗案临济南”一语,知此指岁试。清制,学政到任第一年为岁考。
  13. 月旦:品评。详《阿宝》注。
  14. 乐陵:县名,今属山东省。
  15. 众属望之:谓众人寄望于他,众望所归之意。
  16. 一等:据清初岁考生员六等黜陟法,文理平通者列为一等。
  17. 运数大晦:运气很坏。运数,命运,运气。晦,倒霉。
  18. 夏(jiǎ甲)楚:皆木名,古用作刑具。夏,即“槚”,同“槚”,楸树。按清初岁考六等黜陟法,考四等者,廩免责停饩,增、附、青、社俱扑责,不许科考,乡试年只准录遗。犯夏楚,指岁考四等。
  19. 旁午:繁杂。
  20. 粟生、例监:栗生,指廪生。详《考城隍》注。例监,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明清时代,以捐纳取得监生资格者日例监。
  21. 根气:犹根器,指禀赋。
  22. 饿鬼道:佛教迷信谓人生死轮回的六道之一,详《自志》注。
  23. 黑暗狱:传说中的地狱之一。
  24. 阅卷分曹:清制,乡试负责考务的官员分为内帘宫和外帘官。头场考毕,其试卷由外帘封送内帘后,正、副主考按房签、卷签分送各房官案前,然后依例主考同考官校阅试卷,是谓“分曹”,房官取其当意者加以圈评,向主考推荐。
  25. 孙太史子未:孙子未,名勷,字子未,一字予未,号莪山,又号诚斋。本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李姓,德州(今山东德州市)孙继领以为己子,遂改姓孙。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大理寺少卿,终于通政司参议。著有《鹤侣斋集》。生平详《山东通志•人物志》孙继传附。
  26. 且诉以兆:且将文章与运数不相符的预兆告知。
  27. 宗匠:文宗巨匠,指学问文章为海内所宗仰的人。
  28. 案发:公布岁考判定的名次。
  29. 疵摘:缺点,毛病。
  30. 公祖,明清时代士绅对知府以上官员的尊称。王士禛《池北偶谈•曾祖父母》:“今乡官称州县官为父母,抚按司道府日公祖,沿明世之旧•也。”提学为省级官员,因亦尊称为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