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夜
夜幕降临,莎赫札德接着讲故事:
幸福的国王陛下,且请母子进餐,让我们回过头看看伊斯梅尔·伊本·叶海亚及他到拉希德那里执行任务的情况吧。
昨天晚上,伊斯梅尔老人离开加法尔,决计天明前往拜访拉希德,谈哈迪之子加法尔及拉希德之女阿丽娅的事。
次日天一亮,伊斯梅尔穿上黑大袍,戴好烟囱帽,骑上马,直奔拉希德的永宫而去……他知道,拉希德性情暴躁,一旦发火,后果不堪设想,因而边骑在马背上,边费尽心机,思考着如何启齿谈加法尔的事……可是,他还没有靠近宫殿,却看见市场上的人们迅速朝宫殿通往大桥的那条街涌去。伊斯梅尔急忙差人去打探原因,差使不久转回报告说:“哈里发到舍马西亚去参加赛马……”
伊斯梅尔痛惜事情如此不巧,心想任务难以完成,知道不仅仅早上见不到拉希德,即使等到晚上也无济于事。因为舍马西亚在巴格达的东郊,而且赛马要一整天。伊斯梅尔离鞍下马,躲到一个地方。
时隔不久,他看见人们你拥我挤,争相逃离,仿佛在被人驱赶似的。又见一群小奴仆,他们边跑边用弹弓射击拦在路上的人们,为哈里发的队伍开道。跟在后面的是步兵,人人佩戴着国家规定的标志,有的手持利剑,有的举着圆棒。走在步兵队伍后面的是弓箭手,个个面部表情严肃,一声不响。然后出现的是哈里发,只见他骑着一匹枣红金鞍骏马,其余的马匹则披着锦缎。拉希德头戴高烟囱帽,身穿黑袍,袍角长垂,遮住了马背……因为众侍卫步行,只有哈里发拉希德一人骑马,再加上他的帽子特别高,故人们一眼可认出他来。
拉希德时年四十有一,面色红里透白,生着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的胡须稀疏,唇间总是含着微微的笑意。他右手握着一根黑檀木杖,杖端镶嵌着金质装饰物。金鞍枣红马趾高气扬,缓步朝前走去,好像知道自己背上坐的是何人似的。哈里发的身后有人撑着鸵鸟毛大伞为他遮阳,其后便是文武大臣的马队,但其中不见宰相贾法尔的身影。再往后是比赛用的马匹,备的全是轻鞍,各有马夫牵着。骑在马上的那位是马夫班长,土耳其人,养马技术高超。跟在队伍最后的是一群小奴仆,驱赶着人们,不让他们跟在队伍后面。
伊斯梅尔站在那里,用哲学家、思想家的目光望着那支队伍,惊叹人们为什么重虚假外表胜过严峻现实……他望着拉希德身旁的那些显贵、将帅和哈什姆族人,完全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其中有的人对拉希德恨之入骨,盼之早死,有的人还是热爱那位哈里发的,也竭诚为之服务,不过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罢了。他想到自己,想到此行的目的,忧国之心难平,衷心期待国民相安无事。
伊斯梅尔一早出发,却没有完成任务,深感遗憾,只有上马,打道回府,准备来日再做努力。
第二天早晨,伊斯梅尔穿好衣服,即带上两个仆人,直奔永宫而去。
永宫有四道围墙,经过四道门,方才能够到哈里发的议事大厅,而且每道门上都有卫兵把守。伊斯梅尔骑着马穿过第一道门,卫兵立正敬礼,因知道他是哈什姆族显贵,且在拉希德那里享有崇高地位,故未加阻拦。进入第二、第三道门,卫兵照样向他致意行礼。来到第四道门,一个宫仆接过马缰,伊斯梅尔在宫仆的引导下,向平民接待院走去。他来到哈里发接见平民的大院里,但见那里有房数间,里面有许多位诗人、文学家及宾客,或坐或站,等待着拉希德呼唤他们。因为那里人声鼎沸,而且没有卫兵站岗,伊斯梅尔知道拉希德不在那里,所以感到有些奇怪。他正想找人问一问,只见拉希德的掌刑官迈斯鲁尔跑来,老人感到甚是不快,因他知道迈斯鲁尔是法尔加那人,性情粗暴无比。
迈斯鲁尔低下头亲吻伊斯梅尔的手,老人急忙缩回,继而问哈里发在那里。迈斯鲁尔答道:“哈里发在贵宾院。”
“今天是接待平民的日子,怎么会在那儿呢?”
“他本想坐在这里,但印度国王派遣的代表团来了……于是,他决定去贵宾院会客,因为那样更庄重一些。”
伊斯梅尔向贵宾院走去。他还没有走到贵宾院,便看见两排土耳其雇佣卫兵站在那里,甲胄裹身盖面,仅仅露着两只眼睛。见此情景,伊斯梅尔忍不住问迈斯鲁尔:“这些兵怎么啦?他们身裹甲胄,像在战场上,原因何在呢?”
“哈里发得知印度国王派来使者,想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好让他们告诉他们的国王,亲眼看到了伊斯兰的力量,所以命令这些卫兵如此列队迎候。”
得知拉希德有意显示国威,伊斯梅尔心中暗喜。但是,他马上又想到国家面临的隐患,不免忧虑顿生。他克制着自己的情感,穿过披甲持剑的两排卫兵之间,登上白色与绿色大理石砌成的数级宽大台阶,走近宫院大门……迈斯鲁尔首先报告门卫官,请求进门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