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振兴燕国民生【二】(第4/6页)

结果外渠人还很高兴,在他们看来燕律管他们,是变相承认了他们的身份,因为哪国律管哪国人,并且所有人定今天为外渠春节。

少渠县令听说此事就吐槽了这些外渠人的不要脸,尽会占便宜。

只不过后来少渠县令收到外渠区以进贡的方式给大燕缴税时,他的嘴脸又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了。当县令当到他这个份上也算是一个人才了。

外渠的成立,边境六成少民民心所向大燕种种肉眼发生的事件,让舆国卫国对此不敢相信。

往年那么好用的一张边境牌,现在居然不起作用了。

一起舆国和卫国常乐此不疲地利用少民滋扰燕国边境,给燕国制造麻烦的手段,如今就这么被一个燕渠省会轻易瓦解了。这让舆国和卫国不得不不重视起来。

舆国和卫国毕竟是大国,朝廷当中都有不少有识之士,他们纷纷建议国主效仿燕国拉拢少民,否则再拖下去,少民民心都倒向了燕国。

到时候滋扰边境会变成燕国的一张好牌,一张反过来拿着他们的牌打自己脸的王牌。

舆国和卫国立即下了令,直接承认少民为本国国民,同样也收获了剩下四成少民的民心。

这个消息传到外渠和少渠时,不少少民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讨论。

“舆国和卫国真是两个不要脸的大国,早年对我们少民不好,现在看见大燕陛下慈悲心怀,他们那就纷纷效仿,依葫芦画瓢。”

“呸,舆国就是个不要脸的国家,早年就是舆国一直命令我们自家人打自家人,哪里把我们当人看。”

“卫国也是一个德行,我再也不想回去了,以后我就是大燕的少民,我哪里都不去。”

“起码在大燕还算是人,去了卫国和舆国可能真的不是人。我早就受够了。”

“别看卫国和舆国学我们陛下学的那么快,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大家开始议论起舆国和卫国承认少民合法性,还不如大燕女帝来的真情实意,就比如大燕女帝允许少民进内陆做生意,并且承认少民为燕民身份。并且打通了省会,让省会负责接连内陆燕民和少民的渠道,让两者互相来往,互惠互利。

可舆国和卫国只是承认了少民的身份,却没有立什么大省会,哪怕还是有样学样立了个省会,其实跟村会差不多了,路又难走,压根不起什么作用。

不像燕渠省会立在平地大中心,并且他们大燕女帝还有先见之明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贸易,消费,打通了物资通道。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这是他们大燕女帝将她在镇口城,甚至是南镜的管理模式给搬过来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修路致富,然后立商会,收特区商税。

他们大燕人早就学会跟上女帝的步伐,这是舆国和卫国永远学不会的,因为舆国和卫国很多官员压根就不屑与底层百姓沟通。

说起大燕这独特的模式,正是所有大燕人为之自豪的地方。

然而正如少民们说的那样,舆国和卫国虽然承认了少民不再是野人,也立了省会,可实施的舆国官员和卫国官员发现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

这不是简单承认了少民合法身份和立了省会那么简单,似乎还有其他的门道在里面,他们暂时没有发掘到真谛陷入了两难当中。

于是,舆国和卫国两国有先见之明的官员立即建议自己的国主向大燕学习,并且特立观察团共同研究大燕模式。

然而两国内部也是内斗不止几乎是大国的传统了,这个观察团引起了内部的争执,一度让两国国主十分的头疼。

这时还是舆国的大皇子当断立断,自己成立了观察团学习大燕模式。

卫国也不甘落后,也开始力排众议开始向大燕学习。

这件事传到燕国,更引起无数燕民的自豪,自豪自己家的帝王是两国永远比不上的圣贤明君。

只不过百官们却不这么想了,他们担心舆国和卫国学了他们大燕这个创收模式后,让两国致富反倒增强国力,所以引起不少官员的警惕,还有激起后遗症般的不安。

为此,容铮反而在朝堂上鼓励大家要自信,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不会被舆国和卫国追上。

并且他们大燕要打造一条专属于大燕管理模式的道路,这将是一条别国都无法复制的模式。

于是,容铮乘势追击,她成立了一个三年一小计划,五年一大计划,十年大基建计划。并且还成立一年一度要开百官民生总结大会议,地点将会在新盖的议政殿举行!届时即便是地方官员,六品七品都得参加会议,这可以对官员的思想加强有效的管理。

百官们眼下纷纷一头热了起来,经过上次江王的政变后,他们大多数人反而越来越认同容铮为帝。

眼下女帝还年轻他们起码在三年内,女帝陛下为先帝守孝期间不必担心子嗣问题,过后的事情过后再说吧。现在搞基建刺激经济让舆国和卫国无法超过他们大燕才是他们现在最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