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振兴燕国民生【二】(第5/6页)
容铮看底下的大臣们纷纷被调动起来,大家都有了一个目标开始为之努力。
之后,燕国上下又开始有了新的一轮变化,这些变化是百官们引起的。因为容铮特地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模式为初本,甚至他们可以自创模式建设民生,一旦成功将会被后者无数人模仿。所以大家都想做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
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这段时间,全国上下不是在修路就是在拉拢生意,连平日爱偷懒的地方官员也找到立功的机会纷纷在自己的地盘上搞建设。
当然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这些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被传到容铮手里,容铮非但没有责怪失败的人,反而鼓励他们要以失败为经验不断修复不足,这样自然会成功。
而成功的会被各种地方试验是否合适,尤其是因地制宜的模式。
由于古代的经济种类太少了,大多数上都是单调的小农经济,农业畜牧手工业,没有发达的高铁什么的,修路固然是好事,但支撑经济太单调会被限制经济总量。
于是容铮想着极大这些现有经济成业的产量,达到薄利多销的第一步,然后再向所有国家出口。起码在她弄出地铁轨道路之前,先把道路修好。之后是海运水运,甚至是半空运。
这个半空运就是工部发明的大型热气球可以装载东西进行局部输送,当然这个到最后可能只有上阶层的人才用得起。因为现在还没有飞机,别说飞机,蒸汽机都还没发明过来。
她不知道大燕是否在她的时代能出现蒸汽机,但她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一定是先奠定所有工业开启的基础,然后留给后人作为先天丰厚的资产去改革,直到最后引起后现世的工业变化。
容铮立即将铁轨画了出来,然后交给袁汉,袁汉反而建议用木头代替,毕竟现在炼铁的技术还不是世界一流的,还不如卫国。
容铮赞赏袁汉的反应,铁轨一起确实是有一半是木头铺的轨道,只不过这个速度比铁轨会慢很多,但起码造出来再说。
现在的工部在袁汉的带领下,他们基本能跟得上容铮的脚步了。
随后,容铮也不往让人四处勘探一种可以着火的油,大燕的煤油杂质太多,提炼出来的也是少量的,所以她需要更多这方面的人才。
而容铮时期的工部的地步处于有史以来王朝中第一个超过兵部的先列。
现在但凡有点手艺的人都纷纷往工部挤,再加上容铮基本会给工部不少资金,并且给人才不少的丰厚的待遇,让不少人放着兵部不进,非要进工部。
为此葛秋还悄悄抱怨一下陛下的偏心,不过他兵部拨下来的资金也是一分没少,不像之前那样拨一年少一年紧巴巴地过日子。
这都得多亏了南镜特区的大礼,还有南海关无数小国交的路费。
谦王慕飞尉在这个地方已经是一带海权地方霸主了,凡事路过的小国都要向他进贡,进贡次数多了,他比内地富庶之地的亲王还要有钱。
有了钱他听说陛下,也就是他的皇姐国库不充足,她正在内陆东拼西凑地筹钱,看起来很可怜的样子。
于是,他就将自己一半的海税给交上去了。
没想到不交还好,一交,瞬间引起了百官们的注意力,甚至有人打起他这个南海关的主意,这气得慕飞尉直接写信给容铮抱怨。并且希望她能保持意见不要对百官们让步了。
容铮也哭笑不得,当初她派慕飞尉过去就是瞧准了他重视自己的军队,可以团结上下,并且他也不是贪财的个性,所以让他镇守南海关。
现在他能交上一半海税,还有另一半海税自给自足。就已经说明她没有看错人。
当初南海关只是她一个初步构想,还没有在心里完全落实让它超过南镜,毕竟那是大国之间的交趾处,不太方便大行贸易,不像南镜特区附近都是小国,小国哪敢滋扰大国,所以南镜无忧无虑开放自己做生意。
这也是容铮稍微约束自己扩大想法的地方。
南海关交的税不如南镜的多,但也有五成了,这在大燕已经足以掀起不小的波澜。
而容铮今年就收了往年先帝时期三年的赋税。
她登基赦免的一年民税压根没有影响到她。对她来说现在的大燕每年靠农田的税还不如靠海做生意和收地主费,不过农田仍旧是大燕最根本的支柱。
容铮的想法还有很多,她也忙的不可开交。而在另一个地方又发生了一件改变大燕基础民生的大事。
雷云觉得自己好久没被陛下召见了,还想着陛下是不是忘记自己了?忘记她委托给自己的重任了?
于是他通过国券所的朋友楚蒙希望他能和黄禹通气,让他见见陛下,楚蒙收了他一份大礼就去找了黄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