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放榜:全中!(第2/3页)

性格爱好,是喜欢辞藻华丽地文章,还是务实的性格,都查清楚了。

弟弟跟学生们的文章,也是按照这些人的不同爱好而写,温润觉得应该可以吧?

再不行还得三年,考呗!

结果,就听外面来了“哐哐哐”的动静,一个大声地“报……”拉得老长了。

所有人都紧张的站了起来,来人的确是来报禄的,第一个报的是莲花私塾里出来的一个举人,杨林,他是杨大叔的二小子。

这家伙中了个同进士。

原来报禄之人的规矩,是从后往前报,也就是说,从最后一名往前报。

“进士好,好!”温润高兴的很:“赏!”

那边张三儿早就预备好了打赏的荷包,里头装了十两银子呢。

报禄之人很喜庆的道谢:“多谢进士老爷赏……!”

这个报禄之人刚走,又来一个报禄之人:“报……!”

又有个人中了,温润高兴得不得了,张三儿赏荷包赏的嘴丫子都要裂开了。

大家一个个劲儿的听报禄之人来报,原来大家都中了,虽然名字不靠前,但是也没靠后,在中上游的位置。

第二天要穿戴整齐后去礼部,然后在礼部那里学习礼仪,俗称“演礼”,等到了第三天,就要一大早入宫,殿试开始了!

殿试第二天,便是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又称唱名赐第,此制度始于北宋雍熙二年。

也就是排名了,一般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上下高低。

这一天,所有的进士们都激动不已,觉得这一天可堪士子们一辈子最荣耀的一天了!

温润早在大将军府准备好了席宴,他们不是三甲,没有游街的差事,传胪大典之后就回了大将军府。

吕山长已经笑疯了!

“都中了,都中了,老夫死也瞑目了!”吕山长抛家舍业,在京城一待就是三五年,为了这些学子们,他付出了很多。

“您可别死,您啊,以后培养的人还得更多呢。”温润也高兴,兴奋的脸蛋子通红:“来,我们大家敬可爱的吕山长一杯!”

“敬,吕山长!”一群穿着红色进士服的新科进士们,齐齐站起来,异口同声。

吕山长老泪纵横的喝了这杯酒,他以后终身有靠了,不止是他,他的儿子孙子都有了这一群人做靠山。

家里热闹的不像样子,喝了点酒之后,大家的谈性就被激发了:“……二十五日晨,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殿前,设中和韶乐于殿檐下,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礼部、鸿胪寺设黄案,一于殿内东楹,一于丹陛上正中。设云盘于丹陛下,设彩亭、御仗、鼓吹于午门外。王公大臣、侍……。”

“……一甲三人都随榜亭,由午门正中而出。出宫之后,状元等三人由顺天府备仪仗送归馆第,我们这些进士都各回住所,等待次日的赐宴……。”

他们都在兴奋的说今天的各种见闻,传胪传胪,这样短暂的荣耀,却要用去他们的大半生的拼搏。

王珏小声的道:“进士们平均年龄已有三十五岁了,我们这样的都是青年才俊。”

而他们一群人之所以能考中,多亏了哥夫多方筹谋。

他们这些人里,有同进士十八名,二甲进士二十八名。

已经是硕果累累啦。

“明天赴宴之后,就去你大哥的营地报到吧。”温润道:“大营里头有不少事情要办呢。”

“温雅士,我们不想回老家了,我们想在京城落脚。”其中一个同进士道:“我们会帮助大将军管好后勤,我们学到的东西,足够用了。”

其他人也基本上都是这个意思,只有几个人才想跟吕山长一起回去。

这几个人都是家里的嫡长子,要回去撑起家里的门户,尤其是杨木,他是杨家的老大,必须要回去。

其他人是想在京城某一个差事。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在京畿大营里帮大将军看好后勤。

而大将军能给他们的官职可很高的,从正四品一直到从六品都有。

不然凭他们的出身,要在吏部候缺,得侯多久啊?可能一辈子都轮不到他们上岗。

还是靠着大树好乘凉。

“可以。”答应的人是王珺:“我那里也需要一些文人的,但是说好了,我那里可是军营,要是真的有出军的机会,你们要随军的,有危险。”

哪怕是京畿大营,也有可能要出军。

具体是什么情况,王珺也意料不到。

虽然说,能动用京畿大营的机会不多,但是不保证没有。

“我们不怕,在家里的时候,不也要出门找活儿么。”

“就是,要是所有的官职都没风险,那不可能。”

一群人都是草根出身,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尤其是杨木与杨林,弟弟在京城有发展,杨木回去可以支撑起莲花私塾,镇住莲花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