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糖车

半月后,回到府城的文人和好友相聚酒楼,闲话间便提起这事。文人言道便是十五文一根,他当初还想着买两根尝尝也行。谁料那农户还很是不高兴,不愿意将甘蔗售卖给他。

“十五文一根都不卖,作价还想昂贵到哪去?”同桌有人便立即不满道。

文人叹气:“我也是如此想的。”

“不卖便不卖!”同桌另一人还言道:“不过一甘蔗而已,便是长得再好,它也还是个甘蔗味。”

这话一出,便赢得了同桌所有人的认同。

只最后,文人又感叹了一句:“说来,安南今年的甘蔗是真长得好啊!”

“能有多好?”同伴好奇道。

“也不知那位韩大人,到底是用的何种种植法子。才能让那些地里的甘蔗几乎每一根都长得笔直又匀净,颜色又鲜亮,如同画师作画出来的一般。每根甘蔗上的枝节还又粗又长,想我以前食用过的甘蔗,拿来与之比较的话,简直是云泥之别……”

听文人这般细致的描述,酒桌上的众人还真被勾起了好奇心。还有人想着若真有这么好的甘蔗,便是作价贵上一些,与他们这种家境的人来说,好像也不是多打紧的事。

届时那甘蔗售卖的时候,不若也买些回来尝尝……

另一边,各村里正将各家村民召集起来。

听闻衙门有关于甘蔗的新消息传达,村民们皆奔走相告。

随着甘蔗逐渐进入大面积成熟期,大家最近的心思便全都放在了这事情上。待到赶至里正家,果然便被里正告知衙门近期就会下乡来收甘蔗。

在场村民闻言,一个个高兴的牙豁子都咧出来了。

今年甘蔗种植得格外的好,每亩地成长起来的甘蔗基本都在三四千根左右。将甘蔗去掉头尾不能要的部分,一根的净重量也能在三到四斤。也就是说,一亩地的产量能达到一万斤左右。

保底作价三文钱一斤的话,一亩甘蔗便至少能得钱三万文。

安南县城内凡登记在册的农户,种植得最少的一户都有五亩地。这么一算下来,便是最少的人家都即将能收获一笔大财富,又如何不让大家欣喜若狂。

就在村民兴奋又激动地在那说着马上就回去割甘蔗之类的话时,里正又清了清嗓子,告诉大家一件事:“大老爷说了,还要教授我们用甘蔗制作一样好物,每户可选派一人,三日后随我一道前去!”

“是何好物啊?”有那村民笑着问道。

里正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便只按照衙役捎带下来的原话,这般告知大家:“说是比直接卖甘蔗更能挣银钱的好物。”

甘蔗成果是喜人,但收获时也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

在砍伐时,要选取品相最好的那批甘蔗的梢头给来年留种。原则上,甘蔗也是不建议连作和不宜留根的。因此收割完甘蔗后的折根,还需要拿锄头全部挖出。

眼下又正是藕粉制作售卖的高峰期阶段,农户们忙不过来,自然便又是花费银钱,请附近寨子里的土着们干活。

这天一早,刚下山而来的土着们就听说村民们要随里正一道赶去职田,与那位韩县令学习用甘蔗制作新的好物,能挣回来好多好多的银钱。然后一些土着们的心便被勾得痒痒的,当天连工都不做了,竟一路偷偷跟在这群乡民身后。

有那乡民瞧见了,也未做驱赶阻拦。实在是不止是这些土着们偷偷跟来,便是村子里其他未被选上的乡民,也这般偷偷跟着来了好些。

最后韩彻在职田见到的,便是乌泱泱的一大片人头。

对于蔗糖技术,韩彻本就是想全都教授给乡民们。之所以让里正选代表,是因为职田能准备的场地有限,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人一同学习观看。

这会那些跟随里正入选而来的乡民便站在最里面,自己偷偷跟来的和那些个土着便站在最外面。为了能更好的看清楚,外围的那些人便自己到处找寻垫高的对象。如看勾栏表演时一样,这些人也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韩彻也都随大家,简单的讲解几句后,便直接进入主题。

甘蔗制糖的第一步,便是榨汁。

《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有一石碾榨汁法:“凡造糖车,制用横板二片,长五尺,厚五寸,阔二尺,两头凿眼安柱……”(1)

这种造糖用的糖车,也叫牛拉石碾,是直到韩彻穿越之前的六七十年代,都一直在被人使用的。

古代虽不如现代科技发达,但也因此使得时下能被称之为木匠者,手艺皆非常精湛。韩彻只按照记忆画出图纸,那木匠后续再向他询问了一点细节,便给韩彻将糖车完美的制造出来。

因为要规模化制糖,所以韩彻这次造就的糖车比较大,石碾沉重到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拉牛的活由一位佃户去做,韩老三在一旁喂进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