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秦法利弊(第5/6页)
呦,张耳也有传啊?
刘邦对这事儿门清,直接插嘴:“后人怎么如此浅显语句都看不懂么?这司马迁是说,张耳的妻子原本是外黄县一个富户家的女儿,那女子生得貌美如花,却嫁给了个平庸无能的丈夫,她不堪忍受回了娘家投奔父亲,其父有个宾客知晓张耳的才能,于是对那女子说你若是想嫁给有才能的大丈夫,就嫁给张耳。于是那女子便请官吏裁决,与原来那丈夫和离,嫁给了张耳。”
林爷爷对着直播间,也是如此解释了一番。
林菱则在一旁心有戚戚。
她想起了以前读书时做文言文阅读题时字认识她她不认识字的痛苦。谁能想到,她有个当历史老师的爷爷,但她学得很不咋地啊!
【由此可见,秦汉时期的女子啊,她们的婚姻相对来说是自由的,甚至比我们现在的某些地区还要自由一点。
这点自由主要体现在没什么舆论压力方面。
秦汉的女子看不惯丈夫,有权利主动提起离婚,她们有向官府“请决”的权利,而官府也从不会偏向男子而做裁决,之前已经说过了,在秦汉时期,男女在婚姻上是相对平等的;孩子们别小看这一点点权利,这意味着她们离婚后再嫁不会受到社会和家人的任何责难,因这在秦汉是极为稀松平常、受法律许可的事情,秦汉时期不仅女子能二嫁,娇惯些的大户人家,女子三嫁、四嫁,乃至四嫁、五嫁,也没人说什么。对于男人来说也是如此,不论是男再娶,还是女再嫁都很自由。
这也是当时秦朝特殊的国情所导致的,秦朝是在几乎不间断的征战中诞生的王朝,他们需要很多的人口、壮丁和士卒。基于此,秦朝女子不仅被法律允许再嫁,也被社会全然包容,因为几乎秦朝男丁都在服各种各样的兵役、徭役,这也导致不论是孝顺父母、抚养子女、耕田织布几乎都是女人一肩扛起,我们在看到秦法的自由与先进的同时,不能忽视当时女人艰难过活的社会国情。】
说到这儿,林菱心有感慨,不禁对着直播间小声嘀咕:
【不知道直播间有没有姐妹,就像我们现在常调侃说:“凑合过呗,还能离咋滴?”,或者为了孩子就忍气吞声一辈子,但大家想想,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女子这么艰难的活着,她们都有这样的决心不用凑合,不合心意就离,我们为什么不能?
俗话说得好,下一个更好!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及时止损,不管日后嫁不嫁人,只管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有时候真的觉得,我们总说古代人封建,可真正被糟糕的封建礼教束缚了几百年还没解脱的,或许却是我们已麻木的灵魂……】
【人理守护协会特派员:哎,可是我们现在也弄了个冷静期了,有时候也不是人家不想离……】
【智慧女孩不秃头:说到底,我们现在的社会风气为什么还有点封建?也是数百年来被某思想带偏的锅,女人地位从南宋开始急剧下降不如问问程朱理学那群鼻孔朝天的人?
不过程朱理学会盛行的原因也和当皇帝的利用这玩意儿麻痹天下百姓有关系,自元朝开始,这玩意儿就被确立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那时候的学子自幼接触的便是程朱,到了学官里学的还是程朱,这些害人的思想就刻在了他们脑子里、骨髓里!
尤其是明清的文人,他们的脑子根本不用创新,只要学程朱学出花、八股文写得好就能入仕为官,所以一代传一代,代代都封建。这玩意儿说得好听是什么哲学,说得难听就是个愚民工具!钳制民众思考,让人人都被束缚在教义里变得麻木不仁,这天下不就稳固了?
只不过程朱对男人还只是思想禁锢,对女人就是身心都禁锢,缠足不就是朱熹那对女人有偏见的人发明的?我呸!】
南宋,绍熙二年,朱熹长子朱塾突然病逝,朱熹惊闻噩耗回去为儿子办身后事,并迁居建阳,在那儿的竹林中建造了一间“竹林精舍”,广收门徒,潜心著书立说,时常免费为当地学子讲学。
他今日刚刚送走学生,正准备关起门来将自己一生对二程理学领悟和创新解读继续完善、记述下来,但没想到仙迹却忽而出现了一大段留言,对他破口大骂。
朱熹握在手中的笔摔落在地,面色忽而白忽而青,好长时间才找回了自己的思绪,立即颤抖着声音说:“缠足并非老夫发明!缠足早在南唐便已有风闻……不是老夫!不是……”
他话还没说完,就见仙迹又冒出来一句话:
【智慧女孩不秃头:打错字了,输入法误我!缠足是朱熹那对女人有偏见的人发扬光大的,他是头一个颁布法令强硬要求女子缠足的千古罪人,第二个是要求内命妇缠足做表率的朱元璋!朱八八啊朱八八,你这个皇帝本来当得挺好,结果叫人诟病的两点都与女子有关,怪不得现在的人都骂他小农思想!一个殉葬一个缠足,把他皇帝排名都拉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