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金陵请愿(第2/6页)

“我国数十万中医为全国百姓的医疗保健而奔波忙碌,而全国西医不过几千人,并多数集中在城市,无数县乡村,甚至连一个西医都没有。百姓一旦得病,依仗何人?中卫会议案如果实行,病者势将坐以待毙!且药材农工商人全体失业,影响国计民生不堪设想。废止中医,就是视百姓生死而不顾!置国计民生而不顾!

“此次少数西医操纵中央卫生委员会,借其参政之势力,私营逞威,摧残中医,既加以恶名曰‘旧’,又设种种苛法,禁止登记,禁止学校,取缔新闻杂志及登报介绍,使我中医前不得继往,后不得开来,虽欲改进,其道无由,嬴政焚坑,尚不至此,是可忍,孰不可忍!”

众人高呼:“提倡中医中药就是保全中国文化经济!”“全国中医药界团结起来!”“中国医药万岁!”

中医代表纷纷上台演讲……

此次到会的代表来自全国15个省,243个县,4个市,共计281人。会议收到提案193件,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主张派代表赶赴南京,向国民党三中全会及国民政府请愿,不达撤销废止旧医案之目的誓不返乡。

经过大会讨论,要选出五个代表赴南京请愿,已经敲定四人,还差一人。有人提到赵闵堂,说他留过洋,见识广,又口齿伶俐,善于表达,可肩负此重任。翁泉海为此事找到赵闵堂,希望他参加。

赵闵堂推托道:“翁大夫,我何尝不想为我国的中医中药做点事啊,只是我身体有恙,已经半年有余了,一旦不舒服起来,脑门冒汗,眼冒金星,腿脚无力,需即刻卧床,更讲不出半句话来。因此难扛此重任,万一半路病倒,耽误了大事,那就罪该万死了。”他说着紧皱眉头,面露痛苦状。翁泉海说:“正好全国的同仁们大都还没走,可以给你看看。”

赵闵堂说:“我自己的病还用旁人诊治吗?不瞒你说,此病我心知肚明,只是还在治疗当中,再有半年,必会病愈。”翁泉海说:“我们去南京请愿,只需几日而已。”

但是赵闵堂还是百般凑理由推诿。翁泉海只好告辞,另寻他人。

老婆对赵闵堂的推诿很是不满,指点着他的脑门子说:“这是多好的机会啊,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要是成了,说不定还得写进书里,子孙万代都记着你的大名!你怕什么?上海也是大地方,要是政府有意见,早就动手了,还能让你们把会安安稳稳开完吗?”赵闵堂听着老婆的话挺入耳,还是不吭声。

翁泉海回到上海中医学会会议室,告诉另外三个中医代表,赵闵堂身体不适,不能去南京请愿,是否再想办法。他从包里拿出请愿书说:“我们去南京的请愿书,我已经初拟好了,题目为《呈为请求排除中国医药发展之障碍,以提高国际上文化地位事》,此请愿书递交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及民国行政院。另一份题目为《呈为请求明令却回废止中医之议案,并于下届卫生委员会加入中医,以维国本,而定民心事》,此请愿书递交卫生部。各位看看,望多提建议。”

三个中医代表聚精会神地看请愿书。

这时候,赵闵堂来了,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各位同仁,我此番前来,就是想和你们一起去南京请愿。我身体有恙,是自己的事,不能因为自己的小事,耽误了国家的大事,耽误了中医药界的事。孰大孰小,我赵闵堂还是分得清的。”

翁泉海高兴地说:“讲得好,我们需要的就是赵大夫这种执着的精神。欢迎你的加入,只是一旦决定下来,就不能更改了。”赵闵堂郑重地说:“我赵闵堂说话掷地有声,决不更改!”

翁泉海环顾众人说:“好,现在人全了,我们开个小组会议。2月23日举行的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被邀的卫生委员全是西医。他们说,中国卫生行政最大的障碍就是中医中药,如果不把中医中药取消,不能算是革命。日本能强大,全靠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能够一新民间的面貌,就是废除汉医汉药,所以卫生会议要负起全责拟订议案,交由政府执行,才算完成革命大业。卫生会议有这些西医专家,再加上汪精卫一派的中央委员,更是如虎添翼,他们认为废止中医案一经通过,只要交政府执行,便可以安然达到目的。而我们在此时逆流而上,可谓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溅起的浪花到底能不能掷地有声,还是未知。此番去南京请愿,任重道远,前途未卜,大家心里要有所准备。”

几个代表一一表态:“我们既然已经决定前往,就是义无反顾,就算血洒南京城,也在所不惜!”“我已把后事安顿好了,现在是一身轻松。”“能有机会为我国的中医中药尽一份微薄之力,我们的荣幸,一条命算什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重比泰山,虽死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