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1∶1帝国地图之不可能

……在那个帝国,绘制地图的技术日臻完美,所以一个省的地图就有一座城市那么大,而整个帝国的地图就跟一个省一样大。但他们仍逐渐觉得不够用。于是,绘图工会就制作了一幅跟帝国本身完全相同尺寸的帝国全图。但是又过了一段岁月,帝国的后代对绘图学的热情越来越淡漠了,年轻人们认为这张巨大无奇的地图是如此的无用,虽非故意地破坏,但他们也任凭它日晒雨淋、风雪肆虐。到最后,这幅巨大的地图只在野兽出没、乞丐栖身的西方沙漠里还保存一些残片;全国各地都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地理学鼎盛时期留下的遗物了。

摘自米兰达(Suarez Miranda)著《慎明君子旅行记》(Viajes de Varones Prudentes)一书,第4卷第14章,1658年出版于莱里达1。博尔赫斯1935年出版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败德通史》(Historia Universal De La Infamia “Etcetera”)中也曾对此做过引用。

1∶1地图之必备条件

本节旨在讨论制作帝国1∶1地图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下列各条件均不可或缺:

1.这张地图一定要一对一地对应,所以要和帝国疆域面积严格契合。

2.它是一张地图,而并非石膏模型;换而言之,不能拿任何具有可塑性的材料,覆盖在帝国的表面,将每一个细节复制成浮雕。因为这么一来工作性质就不是绘图,而是包裹或覆盖整个帝国,那还不如干脆就宣布帝国就是它自身的地图,虽然这会产生很多符号学上的歧义,但至少在法律上比较能通过。

3.假设我们讨论的是X帝国,那么为了制作X帝国的1∶1地图,必须有个更大的场地——假设有另一个不同的国家X2,且X2大于X,假设这张地图可以在那个国家的沙漠里摊开来复制,就好比将摩纳哥大公国的1∶1地图在撒哈拉沙漠里摊开,但这么做好像也不是很合乎国际法。

4.地图应该绝对忠于事实,不仅要描绘出帝国所有的自然地形,也要包括其中的人文景观,以及帝国的全体人民——当然,最后一个条件属于理想境界,如果复制的只是一张劣质地图,可以不考虑如此完美的因素。

5.它是一整张地图,而不是分成很多页的地图册。但在理论上,经过一段合理的时间,就一定可以在不同的纸上,先完成很多分区的平面图来分别对应于疆域中不同的区域,供个别参考使用。地图可以用不同质地的纸张制作,但先决条件是,它们最后一定要缝合在一起,组成一张帝国全域的完整地图。

6.最后,这张地图必须是一件符号学的工具——换言之,它不仅能够象征帝国,也要能够让人们认识帝国,尤其是在人们没有其他途径感知此帝国存在的时候,最后这项条件的意义就是:地图不可以只是一张固定在土地上的透明巨纸,一点一点印出地形的轮廓;因为这么一来,所有地图上的图标若不修改,就会同步发生在地图下面的土地上,剥夺了地图作为存在的最大图形的功能。

接下来要证明的是,上述几项条件都有无法克服的实际困难与理论上的自相矛盾。

1∶1地图之种种

直接与国土接触的不透明地图

因为不透明,所以,看得见地图就看不见底下的国土,地图仿若一层薄膜隔离了土地与阳光,妨碍大气下渗,这样会大大改变土地的生态平衡。并且,这样的地图对土地的描绘必然会和实际状况有差距。虽然,不断的校正工作对悬空的地图而言,理论上是可行的(参“悬空地图”),但在此种情况下却没可能:绘图者会因为地图不透明而无法看见大地的变化,所以他们唯有根据错误的地图,来推论陌生地区的情况。尤其是地图还要包括居民,这样会因同样的理由而越发失真,因为它所呈现的居住在帝国里面的人民,实际上就正把脚踏在地图上的他们头上。

悬空地图

将柱子竖立在帝国的土地上,高度约与地平线上最高的突出点等齐,在柱子的顶端挂一片像纸一样的东西或者麻布,从下方将地面的平面图描上去。这样的地图可以成为土地的象征,因为我们一定要抬头才能看见它,而当我们观赏它的时候,目光也不得不离开和它对应的土地。但是实践起来(这一考虑也适用于摊在地面上的不透明地图,不过其他更足以让人信服的论辩,业已证明后者不可能实现),因为地图的每一部分都只有住在对应地区的人才能看到,以致查阅地图者根本无法取得其他地区的资讯。

这个问题可以由从空中向下勘测地图的方法来解决,但(1)不仅借助风筝或热气球从完全被像纸一样的东西或者麻布包裹的地面飞到空中尤其困难;(2)必须从上方和从下方才能清晰地看到地图的位置;(3)事实上,在没有地图覆盖的地区上空飞翔,亦能轻易获得同样的认识效果)任何飞到地图上空的人,都会因离开而使地图失真。因为这么一来,地图所呈现的土地上,居民人数总会至少比该人在空中看到的多一个。所以这种草率的解决之道只适用于不包括居住人口的欠完备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