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林舟 文学评论家(第6/6页)

问:一位女性文学研究者在谈到你的作品的时候,称之为“孤独的表演”,她还说她的遗憾在于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复原残雪的语言世界。你自己好像也对评论界表示过深深的遗憾,你认为原因何在?

答:任何一位读者都无法用语言来“复原”残雪的小说,他必须创造,通过创造来达到沟通。这是一种高难度的阅读,但现代艺术就是如此欣赏的,此外别无它路。博尔赫斯在他的《赫尔伯特・奎因作品分析》中对这个问题作了非常形象的表达。评论界最缺乏的就是创造力,此外还有宗教感。

问:我在去年十月份的一期《南方都市报》上看到了你为自己的文集写的一篇书评《期待同谋者出现》,这是我近年读到的最精彩的书评,它无疑会大大地刺激起阅读你的作品的欲望。我由此想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大众传媒对文学传播的作用?

答:我认为传媒对文学的传播有非常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如果没有传媒,我的作品难以得到如此大范围的承认。不过就个人的写作来说,我不太关心大众传媒,我觉得对纯文学创作来说,它所起的是一个传播信息的作用。作家就像深山里默默劳作的老农民,传媒可以把产品的信息告诉外界。

问:你关注与你同时代的中国作家们的写作吗?在你的新书《解读博尔赫斯》的附录中,我看到了你谈论余华的两篇文章,除了余华,还有没有你感兴趣的作家作品?

答:我比较关注同时代中国作家的写作。就我看过的作品来说,莫言的作品仍在发展,青年里面朱文颖、薛忆沩、吴晨骏比较有潜力。

问:你是为数不多的依然用笔写作的作家之一,你不用电脑写作,除了为保护眼睛,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答:仅仅是为了保护眼睛。不过我打算明年上网,看看外国同行的动向。

问: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你用“残雪”这个笔名是取其什么样的意义?

答:我想出这个笔名时并没有想到它的意义,只是觉得意境很美。现在看起来有很多方面的涵义。可以是种冷峻、独立不倚的个性;可以是山顶上不化的积雪;也可以是被践踏得很脏的残雪……总之都有“顽固”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