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折(第3/6页)
我明白了,后悔刚才说过的话。我同情纪及,这时越发强烈地感受到:在这座城市里,他真的是一个孤儿,单身一人;他现在正做的,是在与周围的一切默默抗争。为了宽慰他,我说:“好在吕南老正重新考虑问题,从各种迹象来看,好像是这样。”
纪及皱起眉头:“随他们去吧。不过我最想听的倒是秦茗已老先生的看法。”
纪及说几天来他一直在等待秦茗已先生的意见——几次想约我去见秦老,又怕对方身体不好,没精力看那本东西。“现在已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了,秦先生一定看过了,说不准吕南老的态度还与秦老有关呢!”纪及一说到秦茗已就有些兴奋,想即刻与我出门。
这天傍晚我们去了秦老那儿。
秦老的兴致明显比上次高了许多,态度也更为温和。看来他的精神也好了一些。那只花猫一点儿也不怕生,大模大样地从我和纪及面前走过,一下跳上了秦老膝盖。秦老把它抱在怀里抚摸着,玩弄着,那么慈祥。我有点感动。不知怎么,一见到秦老,看到他高高瘦瘦的样子,我的心里就泛起难以遏止的感动。我想这是岁月所能留下的最好的一位老人了,洁净、安然,有一种笃定内在的力量。显而易见,他正是我们的楷模。我还想起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在三四十年前,在最艰难的那些岁月里,当许多人都苟且求生的时候,他却能始终挺立着。
话题很快就转到纪及的书上了,秦老说:“我大致看过了……”
“大致”两个字使我有一点点失望,但纪及却很感动,半张着嘴巴看着秦老。可能在他看来,对方哪怕是草草地翻上几页,也是一种荣幸啊。
听下去我才明白“大致”是个什么意思。
秦老说:“我的精力、眼神都不允许像过去那么读书了。在过去,一本著作我要反复读上几遍,画杠杠、记笔记、摘要……现在不行了。我只能逐段看一遍而已,有时候还要借助于放大镜……”
我松了一口气。原来秦老这一代学人与我们有完全不同的治学方法、完全不同的习惯。他们所谓的“大致看了一遍”、“粗粗翻了翻”,实际上仍然还是比我们要认真。
“我从来就赞成年轻人的探索精神。没有探索,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发展。我们看问题、搞学问,都不能固守原有的角度和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学术上的前赴后继。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失去探索的精神,要有询问的勇气,要有追究的勇气。一般而言,那些明了事理的前辈是会给予宽容和爱护的。”
我发现纪及的脸色有点苍白,一双手不断地在膝盖上摩擦。对方的话刚刚停下来,他就轻轻叫了一声:“秦老……”
秦老对年轻人的激动早已习以为常了,这会儿在纪及的呼叫声中无动于衷——也许一口气说得太多,有点疲劳,这时把头往后仰去,微微眯上了眼睛,手里一下下抚摸着那只花猫——花猫这时正极力把一只前爪从他的手心里挣出。秦老按了按它,说下去:
“小纪同志还很年轻嘛,路还长嘛。在你这个年纪里应该是有勇气的。如果这个时候死气沉沉,墨守成规,那以后呢?一个人的勇气并非一直都能保存下来。或许一个人的勇气也与年龄有关哩。很多同志年纪大了就容易留恋过去,这就是平常说的怀旧啊……”
秦老的话让我陷入了思索。我在想勇气和怀旧之间是否真的有那样一种关系?我想不通。
秦老右手的食指不知怎么按在了花猫圆圆的小鼻子上,这就影响了它的呼吸,它不得不用力地把头抖了一下,发出“扑哧”一声。秦老睁开眼睛,瞥了瞥花猫:“我就是从你们这一代身上看到了事业的希望。我老啦,来日无多,可是未来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
最后一句话使纪及从沙发上站起:“秦老,感谢您秦老……”他汗浸浸的手握住了那双瘦骨嶙峋的手,喘息都变得急促了。
秦老很被动地接受了这种巨大的热情,微微点头,把手抽出来拍拍沙发。
纪及终于安静下来,重新坐回沙发上……
分手的时候,秦老亲自把我们送到了大门口。与我们握别时,老人说了一句:
“年轻人……未来的希望啊!”
他说完这句径自转身,好像生怕再一次看到我们似的,颤颤抖抖地走回小院,进到那个明亮的书房里去了。
我们久久站在小胡同口。
这个夜晚多么安静,多么好,可能是这个城市所能拥有的最好的夜晚了。
3
我不记得纪及屋里有过这么多朋友。科学院里平时与他有些来往的几个同事都来了;一些不经常与纪及在一块儿的年轻人也来了。可是他们非常知趣,见一些年长者来到,就陆陆续续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