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10/42页)

在当地人眼里,农村娃没有资格学坏,吃喝玩乐打架斗殴当小混混流氓阿飞都是城里娃的专利,尤其是张子鱼他们村,处于城乡接合部,农村与城镇的前沿阵地,大家都十分警觉。村里几个张子鱼的小伙伴发生过出格的事情。跟张子鱼的好狠斗勇挑战城里娃不同,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正长身体,吃什么都香,农村一年四季大多都是粗粮,细粮很少,都是过年过节用的,给老年人用的,油水更少,肉就更少了,吃肉等于上天堂。而这种天堂般的生活就近在咫尺,从上小学那天开始,他们就目睹了城里娃的生活,城里娃带到学校的吃食都是蛋糕面包饼干香肠午餐肉还有五花八门的巧克力,农村娃带的都是红苕洋芋玉米面高粱面馍馍,最尖端的利器。麦面馍馍城里娃也会不屑一顾,至少得配一点点咸菜呀。张子鱼的伙伴中就有人出轨了,大人们在城里打小工挣了钱,让娃娃们捎回家;娃娃们在街上接的钱,十块八块的,街上有饭馆,有巨大的诱惑,怀揣着人民币的农村娃此时此刻鼻子就成了狗鼻子,一下子就被另一条大街上的饭馆牵引过去了,中了邪一样,勾了魂一样,身不由主地飘进饭馆,买一大包熟肉,给同伴一人一小片,尝尝鲜,自己一个人把一大包熟肉全吃下去了。那时候一斤熟肉也就一块来钱,全吃下去也挺吓人,口渴,就大缸子喝凉水,时间不大就往厕所里窜,穿梭般来回折腾,厕所都快拉满了,没胖反而瘦,只解个馋。两三天后,大人们一对质,钱数不对,劣迹败露,一顿暴打是免不了的。

也有跟城里娃玩得好的农村娃,跟亲兄弟一样不分彼此,常常在一起做作业,城里娃房子宽敞安静,单人单间,确实是写作业的好地方,过了时间,留下来吃饭是免不了的。算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回到村子里给农村小伙伴描述城里人的午饭或晚饭,就像讲神话故事,就像讲另一个世界的生活,电影里才会出现这样的美味佳肴。该同学充分理解大家的承受能力,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人家城里人不到吃饭时间随随便便地吃喝,该同学学得很像,模仿城里同学的父亲,父亲大概是个股长或科长,加班回家晚了,有点饿,就招呼儿子:给爸煎两个荷包蛋。小家伙们都哇叫起来:每天两个荷包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这么多鸡蛋。农村娃一年只有端午节的时候才吃一个煮鸡蛋。还有更诱人的加餐方式,在蜂窝煤炉子上烤馒头,馒头烤得焦黄焦黄,再用饭盒热肉臊子,夹在热馒头里。渭北高原的肉臊子从来都是一道美味,过年过节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享用。城里人天天过年。张子鱼也有要好的城里朋友,张子鱼总是很自觉地在街口分手,任何理由都不能让他进入城里人的住宅区。小伙伴们津津有味地描述城里人的一日三餐时,他转身就走,满脸鄙夷。

初中二年级的张子鱼同学懂事了,不胡闹了。他打工挣到的第一笔钱就目光远大,购买《亚洲腹地旅行记》,第二笔钱就置办行头。铁匠的儿子用死提醒他一身好行头的重要。那是人的一张脸。农村娃穿上咖啡色夹克衫,配上深灰色涤卡裤子和白球鞋,往校园里一站,城里娃当下黯然失色。铁匠的儿子是要让宝鸡西安的洋学生黯然失色的。小县城算什么?张子鱼首先在小县城展示了他的风采。周末,一位要好的城里同学,机械厂工人的儿子很随便地脱下半新不旧的劳动布工作服披在张子鱼身上,张子鱼曾送过这位工人儿子一双手工布鞋,城里娃从小穿球鞋都有脚气病,就用球鞋换农村娃的布鞋,张子鱼就送工人儿子一双母亲亲手做的新布鞋。人家回报他呢,非常及时,明天是星期天,张子鱼可以穿上劳动布工作服去砖厂打工,跟真正的工人一样。张子鱼在工人儿子的肩膀上拍一下,说声谢谢。

星期天一大早张子鱼就赶到十几里外的砖厂。私人砖厂除几个技术工人是老板特聘的国营企业的退休职工,大多数是本村及附近的农民,穿劳动布工作服的很少,技术工人才有条件穿正规工装。中学生张子鱼没手艺只能搬砖坯,纯力气活,拉煤都轮不到他。中学生张子鱼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往砖坯跟前走的时候才发现半新不旧的劳动布工作服比盛大节日的礼服还耀眼,那是工人师傅雄赳赳气昂昂站在机床跟前操作现代化流程的正装,私人砖厂除了运土的卷扬机和打砖机以外,全是原始体力劳动,农民工们全披着麻袋来回奔跑,刚刚打工一个月他也太马虎了,他正犯难的时候,不知哪个好心人扔过一条脏兮兮的麻袋片,他赶紧脱下劳动布工作服放在稻草垫上,脏兮兮的麻袋往身上一披,土腥味汗臭味原子弹的蘑菇云一样团团升起,跟盖子一样盖在渭河谷地上空。渭北高原古老的黄土被大片大片地切割搅拌打成砖坯晒干再装进砖窑点燃煤火,大火焚烧后的砖有青砖红砖,跟石料一样有棱有角坚硬无比。那个叫张子鱼的乡村少年奔忙在砖厂与校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