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破解苦难拼图 第一章 我们处境相同
人在瘫痪之后,生活上就会面临许多不得已的改变。当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得做那么多调适的时候,心中颇为不平:我这辈子过得比谁都要苦。有几个人需要别人替他洗澡?有几个人需要别人替他倒尿袋?有几个女孩不能给自己挠痒痒,没法为自己梳头呢?有多少人经历过我这么多的羞辱?
其实,跟我一样有着诸多难题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些人的苦难更为深重。我瘫痪还没多久就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在世界各地的医院和疗养院里躺着成千上万的病人,他们每一天都需要别人来给他们洗澡、擦身、倒尿袋。很多瘫痪病人的活动能力还不如我:有人四肢尽失;有人因病而身体畸形,样貌骇人;还有人已病入膏肓,行将就木;更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亲人的照料,他们的家人要么都已过世,要么就是无力或不愿尽照料之责。
后来,我总结出一个道理:苦难就像一把尺子,上面的刻度代表着痛苦的大小程度。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根据自己所受痛苦的大小,在这把苦难之尺上找到对应的刻度。
事情的确如此。不论我们的痛苦恰巧对应在苦难之尺的哪个刻度上,总会有人比我们所处的位置更高,也总会有人比我们所处的位置更低。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必须承受多大的痛苦,总有人受的苦比我们更大,也总有人受的苦比我们更小。然而,问题恰恰在于,我们总是习惯于拿自己跟那些痛苦小于我们的人来互相比较,为自己制造出一种假象,仿佛我们受的痛苦最大,位于苦难之尺的顶端,于是也就有了借口来自怨自艾。一旦我们面对现实,看到那些苦难更深重的人,便不再有理由顾影自怜了。
我从小在巴尔的摩市长大。在离我家1.6公里远的地方有一片山丘,上面长满青草和榆树林,放眼望去,郁郁葱葱。青翠掩映之间,坐落着一家儿童医院。医院的环境很美,所以我有时会在放学后骑车去那里玩,或者在秋日午后散步时一直走到那里,沿途一边用脚踢着地上的落叶,一边欣赏野外的美景。那时,我很少会想到在那里住院的孩子们,也从来没有拿自己跟他们做过比较。正值花季的我就读高中二年级,完全沉醉于自己的生活里,成天想着去和学校里比我漂亮的某某女生攀比,而根本没有意识到,我的那点儿青春期的烦恼与那些常年待在儿童医院里的孩子们的难题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可是,我哪会有闲情逸致去关心那些残疾的孩子,或者为妈妈在饭桌上唠叨的印度饥儿枉自费神?跟男孩子约会,跟朋友逛街,打曲棍球,这些才是我的人生大事呢!
谁能料想,我出了事故之后不久,就是在那家儿童医院里接受的手术和治疗,在那里待了几个星期。上帝把我在苦难之尺上向前挪了那么几个刻度,一切就都变了。我原来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情景都变成了真的,消毒水的怪味,令人压抑的孤独感,公共医疗机构特有的氛围,都纷纷鲜活起来。从此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只是这一次的历险,既不舒服也不好玩。
我终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上帝增加我们所受试炼的难度并非无故,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我们与那些处境艰难的人感同身受,而若不经试炼,我们根本不了解这些人。
这一点很重要,至于原因,我现在就来告诉你。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一些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很讨厌听那些生活一帆风顺的基督徒做见证,不管这些见证多么热情洋溢,也打动不了他们。假如你是一个晚期的绝症病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电视节目。电视屏幕上出现一个年轻英俊的基督徒,他看起来才华横溢、万事如意,却在跟人分享耶稣基督怎样使人胜过人生的一切试炼。此时你会作何感想?恐怕你很难不这么想:这个小子懂得什么是生活?竟然摆出高露洁牙膏广告里的那种招牌式笑脸,只怕连一次挫折都没遇到过呢!如果换做他来面对我的这些苦难,恐怕他早就笑不出来了,也不会一直把“耶稣给你喜乐”这种话挂在嘴边了。
如果人们能够客观地看待一些基督徒的说教,或接受或拒绝,那还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中很少有人能够把一件东西和卖这东西的人分开来看。
当然,我不是说你必须走到外面把自己脖子弄断,再去买一辆轮椅,这样人们才会听你说教!即使我瘫痪了,我还是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很难把我说的关于苦难的话听进去。他们唯一关注的就是我和他们之间的不同:我除了瘫痪,身体还很健康,而他们有慢性病;我有旅行的机会,而他们没有;我有家人支持我,而他们的家人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