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到底有什么用(第2/2页)

如果一个人付出善行,还被恩将仇报,估计这心理阴影会跟随自己一辈子。

信任,可以让我安心付出,让我感到我的行为是有意义的,会产生心理的满足感,进而做出更多善举,形成良性循环。

一旦对别人的需求产生怀疑与反感,即使做出了善举,也会感到难受。比如,年末好赌的朋友来借钱,或者遇到大街上那些不知真假的聋哑人乞讨等。

一个善良已经成为日常思维的极致社会,就是大同社会。人们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每个人都能得到足够的资源,自然会对他人更和善。不患寡也不患均,自然能达到孟子所憧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然而孟子也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人心总是难以预测的,即使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也常常会因为诱惑而做出违背内心的事。

所以,我们需要良好而健全并且不断完善细节的法律和制度,需要更多的监督系统和纠正系统将善良往正面的方向推进。

善良不需要坚持,当你发现彼此的利益不冲突,人们又更喜欢温和善良的人时,自然会有更多的善行与温柔出现。

善良到底有什么用?

我觉得,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在利人也不损己的前提下,善良是我们人类文明的伟大源泉,可以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利于人类的发展。

反之,善良只会带来背叛。

善良是一种选择,但不是一种绝对选择,而是一种相对选择。

在采取善行之前,更重要的是用智慧判断你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你在预估到最坏结果的情况下,仍能采取善行,此谓大善。佩服,但不推崇。

我相信因果报应是存在的,然而因果报应不是从你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是从更高的智慧维度进行判断。任何举动都会带来相应的结果,这不是以你的想象为出发点的。

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

很多人误解佛教的地方就在这里,佛教的修行,最主要的还是修菩提心,就是对世间客观规律的理解,进而能够悟道,一切皆可理解,一切皆有因果。

在这个基础上,慈悲心才能真正有善果。

所以梁武帝吃斋念佛,修建南朝四百八十寺,自认为功德无量,而在达摩祖师眼里,是没有功德的。

就好像那些土豪,烧一炷头香几十万,却不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真的不是善行。

晚安,但愿大家不要受到试探,修得智慧,保持一颗纯净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