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毕生的职业规划(第3/6页)

“这么说,当你离开人世时,你是开心满足的?”

“死亡是无法令人开心的,但我对我的一生感到满足,”他回答道,“人无完人,我们只是凡人,必须接受这一点。当我离开时,我不会为我做过或没做过的事感到后悔。”

不知为什么,我当时五味杂陈。在离开病房时,我觉得我比他的情况还要糟糕。他乐观、积极、风趣,而我则消沉、忧虑、迷茫。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开车回到哈佛的校园里。我在暮色中徘徊,脑子里乱成一团。

几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与霍华德交过手了,他教会我果敢地做出颠覆性的决策。他的方式简单直接,但又不失技巧。他眼光长远,温和友善。我毫无目的地在傍晚的校园里闲逛,意识到原来我在庆幸霍华德平安无事的同时,了解到他过着那种被他自己形容为“毫无悔恨”的生活,我被强烈地刺激到了。一个念头慢慢地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展示在我面前,那就是——霍华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我对自己的生活有多不满。

过去三年里,我和霍华德每周都会在一起待上几个小时。在他的办公室里,在他家里,或者只是在校园里随便走走。就是这短短的几小时,使他从我的教授成为我的领路人,最终成为我的朋友。我们所聊内容的涉及面很广,虽然有些是无聊琐事,但大多还是严肃正经的。我们聊音乐、书籍和旅行,聊政治和经济,聊家庭和哲学,聊商业战略和职业拓展,聊教育与实践相对比的价值,聊一个人能改变世界的各种方式;我们聊如何追求成功,如何接受失败,如何制定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如果要把我们谈论过的所有内容汇成一句话,那会是——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向人生终极事业和美好生活的小路,沿着这条小路可以去追寻霍华德所谓的“毕生事业”。

“毕生事业”这个词我们听到过无数次。对我来说,这个词代表人在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下依旧能无私奉献,辛勤劳作。这让我想起在印度救助穷人和病人的特蕾莎修女,以及帮助重建海地的保罗·法默。或许还有那些挣扎在矛盾中的无名艺术家,以及那些期望能将虚幻想法变为现实的发明家。当霍华德说起人们“追寻他们毕生的事业”,他指的不仅是那些圣人和创造者。他指的是每一位在早晨醒来时都决心努力追寻梦想,使生活过得充满意义的人。他指的是会计师和工程师、教师和网页设计员、律师和社工、公司老板和非营利性组织的负责人。他指的是你我这样的就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

霍华德用毕生事业来形容我们到底是谁:那是由我们创造的劳动、爱、希望,还有由我们的有形需要及渴望纠缠在一起的集合体。这些被称为“工作”“家庭”“余生”的词可以成为我们的小天地和避风港。

在我与霍华德的多次对话中,我的毕生事业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浸染了他无尽的智慧和明智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和领悟。起初,我根本没意识到我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在哈佛商学院,我遇见过很多聪明出色的人,但霍华德和他们不一样,他不仅仅聪明,而且充满了智慧。我终于理解了在我们每次谈话后,我的大脑都会亢奋得嗡嗡作响的原因,那是因为他传递给我的智慧像通过输液管一样流入了我的大脑。他是我见过的最与众不同的人。

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意识到我究竟在悔恨什么。霍华德逃过死神魔掌的那一刻,我的潜意识也由此被激活。霍华德一直在致力于研制为人们传播智慧的魔药,而我决定将他所传播的智慧整理成书,使得那些无法同他面对面的人也能受惠于他的智慧之言。

几天后我再次去探望霍华德,我告诉他我已经为他选好了下一步要做的事。“等你和这些管子、电线、针头打完了交道,我想和你合写一本书。实际上是由你来讲述,我来记录。这将会成为你的新书。”

“真的?”他笑呵呵地看着我。

我解释了我想写一本关于他的经验与理念的书,包括那些他亲身经历过的事,还有多年来基于他的学生的经历总结传授的理论。“我想把我们对话中的精彩段落提炼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其他人也学到过去这些年我从你这里学到的宝贵知识。”

霍华德想了想,说:“写书是好事,但我认为应该改变一下方式。我不想让你单纯地负责传授我的理念。我很愿意给大家讲讲大道理,但你得和我一起讲。”

“我能讲什么?”我问。

“我想让你加入进来,把你的经验也写进来。我可以成为你这本书的主角,也不介意我出场的次数,但这本书应该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