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婚姻(第2/2页)

年幼时,我们只知道“被爱”。这“被爱”貌似理所当然,实际却大错特错。对幼童而言,父母天然该守护在侧,时刻暖心而快乐地提供抚慰、引导、逗趣、喂食和清理。

我们将这种爱的观念带入到成年。长大成人后,我们希望继续如此被服侍和溺爱。在内心隐秘的思维中,我们将恋人想象成可以预知我们所需、辨读我们心灵,会忘我奉献、妥帖安排一切。这貌似“浪漫”,实则充满隐患。

拉比准备好接纳婚姻,是在于他明白,性与爱并非总是密不可分。

从浪漫主义的观点看,爱与性该当如影相随。我们只有足够强壮,可以应对充满挫折的生活时,才算为婚姻做好了准备。

我们必须承认,婚外情该当被唾弃,因为任何一个受害者都不能幸免于这种彻底的伤害。这种毫无意义的冒险行为确实有摧毁一切的力量。婚外情的受害者不可能理解配偶在“背叛”时,在与一个陌生人的身体缠绕着躺在一起的几个小时里,心头的所思所想。我们经常听到配偶的辩解,但在内心,我们却对一个结论十分肯定:那一刻,他们一心只想羞辱我们;消失殆尽的,既有他们所有的爱,也有我们给予他们的信任。坚持任何其他结论都是与事实背道而驰。

拉比准备好接纳婚姻,是在于(逢上心情大好时)他乐于接受教诲,并能心平气和地指教别人。

当我们接受伴侣在诸多重要的领域比我们更聪明、更理性、更成熟时,我们就为婚姻做好了准备。我们会想以他们为榜样。我们会对教诲心悦诚服。而在其他一些时候,我们会乐意做最好的为人师者,提出建议时,力戒吼叫,也不期待对方必然心领神会。人无完人,所以,互相教育实则是充满爱心之举。

拉比和柯尔斯滕准备好接纳婚姻,是在于他们深深地意识到,彼此并不般配。

浪漫主义的婚姻观,强调“合适人选”的重要性,它意味着有人赞同我们的趣味和价值观。长远来看,这种人并不存在。我们太丰富多样,各具特性。没有哪一种一致会持久存在。最适合的伴侣并不需要方方面面的志趣都碰巧相投,而是应该充满智慧并且优雅地讨论品味的差异。

“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般配是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拉比准备好接纳婚姻,是在于他对绝大多数爱情故事感到厌倦,在于电影和小说中的爱情版本与他的生活经验很少匹配。

依据大多数爱情故事的标准,人们现实中的婚姻关系几乎都是创伤累累,不如人意。分居和离婚经常不可避免地发生,已不足为奇。然而,需要当心的是,美学媒介常常误导人,我们不要基于它们激发于人的种种期望,来评判我们的婚姻关系。错误的是艺术,而不是生活。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拍两散,而是给自己讲述更准确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会在开头着墨过多,也不承诺全然的理解,而是努力化解矛盾,给我们指引一条悲伤却又充满希望的爱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