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李叔同(第3/4页)

叔同喜录格言,有《格言略选》,虎跑纪念室,曾印作书签,可是为数不多,雪阳出示,则洋洋大观,较为全面。爰撮录一些,为本文所未尝述及的。如“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又“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又“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则藏奸”。又“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又“谦退,第一保身法;安详,第一处世法;涵容,第一待人法;洒脱,第一养性法”。又“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又“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又“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这些格言,都出叔同手笔,字字端肃,一笔不苟,写给质平保存,今尚完好。

叔同,法名演音,字弘一,尚在出家之前,别有一信致质平,即以演音字弘一具名,信云:“不佞近耽空寂,厌弃人事,早在今夏,迟在明年,将入山剃度为沙弥,刻已渐渐准备一切,所有之物皆赠人,音乐书籍及洋服赠足下,甚盼足下暑假时返国一晤也。”

叔同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林子青所编《弘一法师年谱》,谓:“九月初一日,书‘悲欣交集’四字,留有照片。”又谓“自写遗嘱”,但《年谱》未载,那是致刘质平的,封面有“遗嘱(加着墨圈)刘质平居士披阅”。其原文云:“余命终后,凡追悼会、建塔及其他纪念之事,皆不可做,因此种事,与余无益,反失福也。倘欲做一事业,与余为纪念者,乞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印二千册。”以下为小字:“以一千册,交佛学书局流通,每册经手流通费五分,此资即赠与书局,请书局于《半月刊》中登广告。以五百册,赠与上海北四川路内山书店存贮,以后随意赠与日本诸居士。以五百册分赠同人。此书印资,请质平居士募集,并作跋语,附印书后。仍由中华书局石印,乞与印刷主任徐曜坤居士接洽,一切照前式,唯装订改良。此书原稿,存在穆藕初居士处,乞托徐曜坤往借。此书可为余出家以后最大之著作,故宜流通,以为纪念。”未了“弘一书”三字较大,下钤“弘一”朱文印。

叔同早年作画,有二照片,一半身女子,为木炭画,一半裸体女,为油画,均栩栩似生。其他照片,有和曾孝谷等春柳社同人合摄。一饰日本军官,侧着头,留髭须一撮,神气很足。一西装半身照,少年英俊,二十六岁所摄。又二帧。丰子恺均题有“弘一法师在俗时留影”九字,一首向左侧,一首向右侧,手持一展开的折扇。又一帧,叔同闭目端坐,似入定状,题“弘一将入山修梵行,偕刘子质平、丰子子恺摄影”,右为子恺,左为质平。又一帧为叔同断食后之像,旁注“丙辰嘉平十九日”。又僧服立像,又戴风帽半身像,题有“弘师遗影,施至伟写”。又一帧半身僧服,微笑,髭须鬑然,状极慈祥,题有“弘一法师肖像,二十六年深秋,师由青岛返闽过沪,为留此影,时正烽火连天,大场犹未陷也。二十八年冬日,丏尊记于沪上”,那是夏丏尊逾年补记的。大场,为上海的郊区。最后为圆寂时所留影,侧身卧于木板榻上,俨然似熟睡状,题有“中兴南山宗弘一律师涅槃瑞相,壬午秋九月初五日谨记”。旁为夏丏尊亲笔手迹,写在照片衬纸上:“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胜法居士以其所供养之音公遗影属题,为书音公‘辞世偈’,癸未春日,丏翁。”

叔同是把西方音乐介绍到国内的第一人,他的一首《祖国歌》,为一简谱,歌词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我在读书时,还唱过这支歌,迄今尚能背出什之四五来。这个歌谱的原稿,藏在黄炎培家。

刘雪阳又藏着叔同手写的《地名山名及寺名院名略考》。这些地、山、寺、院,都是叔同踪迹所至及卓锡之处,且注年份。附语:“其余未详,俟后考”,可见尚没有完全。“略考”所列四十九处。

《弘一大师年谱》,首列姓名别号,凡七十有余。我编《南社丛谈》,搜罗得一百有余,可是雪阳所列近二百个,为最详尽的了。笔名署有善字,如善量、善炬等,凡十二。用胜字,如胜慧、胜行等,凡十二。用智字,如智幢、智因等,凡十二。用无字,如无住、无说等凡十。用大字,如大舍、大舟等凡八。其他如玄、妙、龙、明、鲜、普、光世、觉、满、微,都和禅理有关,奈太累赘,不克备录。

质平有《弘一大法师史略》手稿,承雪阳见示,其中颇多珍闻佚事,为第一手资料,爰摭取一些,以广流传:“叔同先世营盐业,家素丰,及业务亏负,遂中落。三十九岁出家,学头陀苦修行,布衲简朴,赤脚草履,习以为常。体质较弱,衣多穿,则患鼻红,少穿,不能御寒,质子为制骆驼毛袄裤。所用蚊帐,破敝不堪,破了用布补,或用纸糊,当他五十诞辰,诸徒为他祝寿,细数该蚊帐破糊多至二百余处。由在沪的质平,购透风纱帐以代替。他治律宗,戒律甚严,每日只食二次,第一次晨六时左右,第二次上午十一时,过午即不食。食量胜常,当五十寿辰,一次进面二大盘,见者愕然。他出家后,曾生大病三次,第一次在上虞法界寺,病未痊,被甬上僧人安心,跪请去西安宣扬佛法,他被迫,已登船,质平知之,从船上背负回,因足力不胜,艰于步履。第二次,病于鼓浪屿,叔同自谓九死一生,为生平所未经历。第三次,病于泉州养老院,预知迁化日期,函致夏丐尊、刘质平诀别,附录二偈。叔同因云游无定,经典随身携带,常用行李约五件,竹套箱二、网篮二、铺盖一。他写字常用毛笔,用墨却很注意,质平向友人处访得乾隆陈墨二十余锭,悉以奉献。他谓字之工拙,占十分之四,而布局却占十分之六。写时闭门,不许他人在旁,以免乱神。人评他的书法,乃学问、道德、环境、艺术多方面之结晶。所有书件,交给质平,一请质平广结墨缘,一嘱质平保存。后经日寇侵华,盗去一部分,又在上海举行义卖,所得资金,创办叔同艺术师范学院,为叔同在家时之纪念。又在泉州建立墨宝石碑,大小四十座,为叔同入山后之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