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经》的最后一期

解放前,一度风行掌故性的期刊,那黄萍孙的《越风》,实开先例,奈萍孙不善推销,数期即停止。《逸经》继起,后来居上,主持者,为太平天国史学专家简又文,别署大华烈士,当然该刊登载洪杨史料较为丰富了。编辑主任,为三水陆丹林,他别署自在、凤侣、红树室主。该刊月出二期,门类分文学、诗词、史实、艺林、逸闻、人物、特写、纪游、小说、杂俎,社址设于沪西愚园路愚公村的人间书屋。供稿的,如白蕉、老向、王重民、易大厂、柳亚子、胡怀琛、宋春舫、俞平伯、周作人、林语堂、叶恭绰、陈子展、赵景深、郁达夫、李青崖、谢兴尧、冯沅君、萧一山、谢刚主、金息侯、瞿蜕园、徐蔚南、谢冰莹、徐彬彬、一士弟兄,均一时俊彦。那刘成禺的《洪宪纪事诗本事诗注》、冯自由的《革命逸史》,最初即连载该刊,后来才刊单行本的。珍贵史料,都附图照,有《马相伯九十八年闻见口授录》《红军二万五千里西行记》《林长民及其从兄弟》等,难以尽举。

该刊给稿酬,和一般刊物不同,它不仅计量的方面,尤重于质的高下,字数作为参酌而已。又对于名作家特别尊重和优待,周作人要求保留原稿,不得沾污,编辑主任不得已,委事务人员为之誊钞一过,以副本发排,原稿奉还作者。且每篇刊出,将该文多印二十份,俾作者得分贻朋好,积得多了,可装订成册,俨然单行本了。对于后进作者,来稿审慎甄别,从不贸然塞诸字簏。凡此种种,都起了示范作用。

《逸经》出了三十六期,流行于市,实则尚有三十七期的清样本,以战事发生,无法销行,仅留了清样本一册,为陆丹林所独有,成为真正的绝版孤本,弥足珍贵。这三十七期,我却有机会得以寓目,可谓特殊眼福,自当把它记录一下,以告文史掌故的爱好者。该期既属样本,当然因陋就简,不能与正式的相比,那是用有光纸印的,可是内容丰富,乃秋季特大号,且为章太炎特辑,谈太炎的凡四长篇,一何晓履的《从章太炎说到满清文字狱》,一姜馥森的《章太炎与梁任公》,一俞友清的《章太炎的暮年生活》,一徐沄秋的《余杭章太炎先生语录》。原来当一九三二年秋,太炎讲学吴中,寓李根源的曲石精庐,徐氏由根源介绍得列门墙,随听随录的。其他篇目,录要如下:周味山的《宋人文学中之国难词》、胡怀琛的《明日本诗僧绝海》、萧一山的《太平天国诏旨钞》、伍承组遗作《山中草》续稿、陈抱一的《怎样欣赏西洋画》、吴宗慈的《太后下嫁考实之研究》、卫聚贤的《戏剧中净丑旦生起源之研究》、胡行之的《记诸葛锅》、陆丹林的《民初悍吏陈景华》、温一如的《记林心吾》、小邨的《林文庆》、冯自由的《革命逸史》续稿、德珊的《杨家将故事之历史背景》、何慧青的《援越抗法光荣史》续稿、李伯琦的的《洪宪金币》、徐中玉的《游崂杂记》、郭子雄的《牛津的各种学会》、廖次山的《古学考与新学伪经考的剿袭问题》、董作宾的《升平署杂碎》、许钦文的《小工犯》、吴曼公的《时务报》、大华烈士的《阴阳风》、李汉青的《李太白中国人非突厥人》、许云樵的《太平余众亡暹始末记》、吹齑的《王铁珊先生佚事补》、简又文的《高剑父名作淞沪浩劫小记》等,补白不备载了。

以上各文,大都充满着掌故性资料,希望日后影印《逸经》三十六期时,并把这最后从未发行的三十七期一并附入,俾读者得窥全豹。

此后《逸经》曾与《西风》《宇宙风》合并为一。不久,丹林离沪赴香港,主办《大风》,为《逸经》风格之继承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