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言(第2/7页)

第一篇《对话录》主要是回顾他的敌人对他策划的一系列阴谋,并坦率承认他的过错,后悔他不该抛弃他的孩子,他说他良心上的责备使他感到如同身在囹圄。在第二篇《对话录》中,卢梭说他经过调查,查明让—雅克并非人们所说的是一个坏人;人们之所以迫害他,是因为他敢说真话,他说:“让—雅克人如其文;他言行一致,他的生活与他奉行的立身处世的原则是一致的。”第三篇《对话录》主要是让那位法国人讲他的看法;他说他在读了让—雅克的著作之后才恍然大悟这些著作的作者并不是一个坏人,还说他将和卢梭一起去收集能够证明让—雅克为人正直的证据,以便让后世的人们终有一天明白他是一个好人。

《对话录》大约完稿于1775年末;写好后,他并不公开发表,而是想悄悄把它藏在巴黎圣母院的祭坛上,托付给上帝替他保存。1776年2月24日他走进圣母院时,突然发现祭坛被人用栅栏围起来,栅栏的门被锁上了。他在巴黎生活了三十余年,从未见过祭坛周围的通道被关闭过,今天突然关闭,难道说上帝也要把他拒之门外吗?既然如此,以后就听天由命好了。于是他决心从此以后永远放弃为自己申辩的打算,因为他深信“不管人们怎样做,上帝自有安排,……我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人们就休想折磨我,就休想使我死时心里不得安宁。”【8】他告诉人们“休想按照他们的模式塑造一个让—雅克;卢梭将永远是原来那个卢梭”【9】。看来,他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用另外的方式和笔调写一部表述自己是何许样人的新作品;1776年九、十月间,《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的构思已大体上在他心中形成。

[二]1770—1776年:他以替人抄写乐谱谋生

有些人根据《对话录》中某些情节的描述十分荒诞,便认为卢梭写作此书时神志已经错乱,他晚年的头脑已不清晰。其实不然;我们从第一篇《对话录》中就可看出,书中的叙述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铺叙的,尽管有些谵言妄语,但事情的发展是合乎逻辑的。是的,卢梭晚年的脾气有些乖张,有时甚至反常,但他的思维一直是正常和健全的;1770—1776年这段时间,他的写作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应波兰米谢尔·韦罗尔斯基伯爵的请求,替波兰王国写了一本《关于波兰政府的思考》(1771—1772);他为他的芭蕾舞剧《乡村巫师》增写了6首新的曲子,另外还写了许多短歌、抒情曲和二重唱,加起来大约一百首,在他去世后汇成一个集子,题为《我贫困生活中的慰藉》;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他就到巴黎郊外去采集植物标本,而且,“为了讨得德莱塞尔夫人及其女儿小玛德隆的欢心,他还写了8封《关于植物学的信》。他说写这些信的目的,是使孩子们养成‘认真观察,特别是养成正确推理的习惯。’”【10】除了这些活动以外,他还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离恨天》的作者森彼得【11】就是其中之一。卢梭一生穷困,晚年靠替人抄写乐谱谋生;据他的账簿记载,这7年里替人抄写的乐谱有12000余页之多,“许多知名人士,如里涅亲王、加里齐纳、达尔贝公爵、德·克罗伊公爵、克伊翁伯爵,都曾气喘吁吁地爬几层楼梯到他的陋室来看望这个工作认真的小人物,只见他一刻不停地抄写,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12】他这样勤奋工作,直到辞世前一年——1777年8月才完全停止。

[三]最后一线希望一破灭,《梦》【13】的写作便开始

在《忏悔录》和《对话录》这两次为自己辩护的努力失败后,卢梭并没有气馁;他还依然抢着有朝一日为自己洗刷冤屈的希望。然而,正如俗语所说的:万事都有一个“料不到”,他的希望再次落空;他在《第一次散步》中写道:

我心中恢复往日的平静的时间,到今天还不到两个月。尽管我早就什么都不怕了,而且满怀希望,但这个希望时而浮现在我眼前,时而又离我而去,搞得我心绪不宁,时忧时喜。突然,一件从未料到的令人伤心的事情把我心中的一线希望全都扫除干净,使我感到我的命运今生将万劫不复,再也无法挽回。从这个时候起,我决定一切都听天由命;如此决定之后,我的心才又重获安宁。【14】

这段话中所说的令人伤心的事情,是1776年8月2日孔迪亲王突然病逝。1762年卢梭虽逃脱缧绁,未身陷囹圄,【15】但他心里一直想现身公堂,当众为自己申辩,得到一个公正的判决,恢复自己的名声,而唯一能帮助他达到这一目的的人,只有这位亲王;亲王一死,他的最后一线希望便随之破灭。万念俱灰的卢梭只好接受命运的安排,今后不再做任何徒劳的努力。他说:“我要把我一生最后的时光用来研究我自己;我要及早准备我应当为我自己作出的总结。现在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我的心灵进行的亲切的对话。”【16】他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