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10月9日。在1967年的这一天,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今天还是关锦鹏导演的生日,关导演生日快乐!

| 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 |

今天对愤怒青年、文艺青年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1967年的今天,他们的偶像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在这个世界上有大量的愤怒青年、文艺青年,切·格瓦拉戴着贝雷帽的那张头像,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这张头像曾经被印在全世界无数愤怒青年、文艺青年的胸前,在20世纪创下了头像在T恤上的印刷量世界第一的纪录。

切·格瓦拉的原名并不是切·格瓦拉,大家知道,西班牙语的名字特别长,之前我们给大家讲过毕加索的名字就特别长,切·格瓦拉名字也很长,但是他后来被叫作“切”。“切”在西班牙语中实际上是一个象声词,或者叫感叹词,我觉得可以直接译成“铿锵”,所以他的名字应该叫“铿锵·格瓦拉”,因为他有无数的名言,他有无数的妙语,关于革命的、关于坚持的、关于不投降的、永远要这样那样的,这些都写在各国愤怒青年、摇滚青年的衣服上。

革命家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社会的底层产生的革命家,大家看农民起义,就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个社会的不公,感受到极度的压迫,然后起来反抗;另一类是一些出身非常好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因为出身好,很容易左倾,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逐渐左倾,慢慢地就成了革命家。切·格瓦拉就属于后者,他不但出身好,而且应该算是全世界有史以来出身最好的革命家之一。他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当年的家境非常好。切·格瓦拉在大学时是学医的,大家知道在拉美或者在西方,能去学医的人家境一般都是非常好的。他在读大学的过程中还好几次出去旅行,走遍拉美。他曾经写过一本著名的日记,叫《摩托日记》,记录的就是他骑着摩托去旅行的故事,这段经历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

有关切·格瓦拉的电影有很多,最著名的有两部,一部就是《摩托日记》,另一部就叫《切》。《摩托日记》曾经得过奥斯卡的最佳原创歌曲奖,这部电影当时也是所有摇滚青年必看的,没看过《摩托日记》大家就别聊了,就跟没听过重金属音乐就别聊摇滚一样。《切》是美国好莱坞著名的大导演索德伯格拍的,讲的就是有关切·格瓦拉的故事。我还记得那一年《切》在戛纳首映的时候盛况空前,当时我也去参加戛纳电影节,就是为了去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特别长,在美国上映还分为上、下集,电影演完之后还有余兴派对,大家完全陷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种左派革命的狂热,当时法国正在兴起五月风暴,美国正在反越战,大家高举旗帜,身上画的都是切·格瓦拉,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那个时代。我当时就在那个派对外面,我有《切》的余兴派对的入场券,看完电影以后我就拿着入场券排队想进去,结果一直排到夜里三点半也没进去,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我觉得每个时代都需要偶像,那个时代正好需要切·格瓦拉这样一个反主流的偶像,于是就孕育了这样一个完全被神化、被美化了的人。如果从正面讲,切·格瓦拉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化的人,可以说他是一个热血的革命家。他的出身这么好,在走遍拉美以后,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拉美人民的贫穷以及独裁统治的弊端等。切·格瓦拉对社会不满,然后就到处去参加革命,先到危地马拉去革命,结果被CIA,也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干涉——实际上切·格瓦拉的一生只有一个敌人,就是CIA。然后切·格瓦拉就又流亡到墨西哥,到墨西哥以后认识了卡斯特罗兄弟,大家知道现在是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在执政,当时切·格瓦拉就参加了卡斯特罗兄弟的那个组织,进行了古巴革命。

古巴革命的成功实际上是一次巧合,切·格瓦拉后来的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老是靠古巴革命的经验来进行后面的革命。当年古巴革命时有八十二个非常狂热的革命者,他们坐着船出发,然后直接在古巴登陆,登陆后遭到了敌人的伏击,结果只活下来了十二个人,这十二个人后来逃到了山里,其中就包括了卡斯特罗兄弟和切·格瓦拉。他们逃到山里后就开始在山里发动群众,这些游击队员最后冲出了大山,其实打了很少的几仗,就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其中具有决定性的一仗,切就是指挥者之一,他们率领的纵队在圣克拉拉这个地方打败了政府军,占领了哈瓦那,成功夺取政权。古巴革命成功之后,古巴变成了美国最不能容忍的国家,古巴距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南边的基韦斯特岛只有一百五十一公里,可以说就在美国的鼻子底下。顺便说一句,基韦斯特岛也曾经是海明威居住的地方,当然海明威也是一个左翼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