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理性、非理性及肯尼迪家族成员英年早逝的原因(第4/4页)

生物学家认为,所有动物其大脑的设计都是为了使进化的成功率最大化,他们称之为“适应性”。进化心理学家把同样的假设应用于人类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总是有意识地思考:这个选择如何能让我的繁殖更成功?但是它的确意味着,跟其他动物一样,自然选择赋予现代人大脑的决策方式,曾经使我们的祖先拥有更多繁衍后代的机会。你、我和肯尼迪家族成员的决策是基于一种发展了几千年的潜在智慧之上的,在这几千年中,我们的祖先成功地解决了生存与交换的问题。这就是说,在现代人的颅骨中,装着石器时代的大脑,其设计功能是为了适应人类祖先生活的环境,其决策方式曾经解决了人类祖先经常遇到的问题。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古典理性经济学家和现代行为经济学家的理论都有对有错。行为经济学家的正确之处在于,我们的决策是有偏差的,虽然有时我们会做出愚蠢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决策总是愚蠢的。而理性经济学家的正确之处在于,我们的决策也是深度理性和睿智的,但并不总是像他们所认为的那样理性和睿智。

猴子与人的损失厌恶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你产生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在街上捡到了50美元,还是发现钱包里少了50美元?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丢钱对你的影响会更大。人们捡到钱时都会有点儿高兴,可丢钱的时候却是极其沮丧。这就是损失厌恶背后的理念:损失对人造成的心理影响比等量的收益更大。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损失厌恶是不理性的,因为50美元的价值就是50美元,不管是得到的还是失去的。但是,损失厌恶真有那么愚蠢吗?让我们从进化的角度思考一下。

不久以前,大家还认为只有人类才会产生“不理性”的厌恶损失,但是新的证据表明,损失厌恶可能在我们的进化体系中有着更深的渊源。耶鲁大学的文卡特·拉克希米纳拉亚南、基斯·陈和洛里·桑托斯做了一系列实验,给卷尾猴一些代币,它们可以用来“购买”美味的苹果片。虽然从未上过经济学入门课程,但猴子们很快学会了如何使用代币。不过接下来,研究人员增加了一个有趣的环节:他们给卷尾猴一个选择,可以分别向两个人购买苹果片:甲总是给猴子一片苹果,然后跟它换一个代币;而乙总是让猴子看到两片苹果,但只给它一片,然后换一个代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两个人提供的是完全一样的交易:一个代币换一片苹果。但是,乙展示两片苹果却只给出一片,这让猴子关注到了自己的损失——第二片苹果。因此,这些猴子明显更喜欢跟甲做交易,尽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乙提供了同样的交易。由此可见,猴子跟人类一样,也痛恨损失的感觉。

假如损失厌恶曾经一直导致我们的祖先做出糟糕的决策,那么人类(以及猴子)的大脑会预设这种心理偏见吗?可能不会吧。更合理的解释是,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预设这种偏见,是因为它在历史上促成的决策曾经提高了人类的适应性。自然选择是个相当有效的过程,因此如果你发现一种行为在人类和其他物种中普遍存在,那么最好首先猜测这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而不要认为只是出于愚蠢的决策。

因此,当我们从进化成功的角度去思考时,人类做出的很多看似不理性的选择可能也就没那么愚蠢了。大多数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和现代卷尾猴)都处于生存的边缘。研究早期人类文明的古生物学家发现,我们的祖先要面对经常性的干旱期和封冻期。当你在饥饿中挣扎时,食物储备量的略微减少要比略微增加造成的差别大得多。人类学家对仍然生活在狩猎、采集和简单的农耕社会的人群研究后发现,他们很多习惯性选择的目的并不是创造获得充足食物供应的最好机会,而是为了尽量避免出现食品供应不足的风险。换言之,所有人都具有避免生活水平降至危及自身及家人温饱线以下的强烈动机。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曾如此厌恶损失,而是过于冒险去追求高收益,那么他们很可能满盘皆输,没有机会成为任何人的祖先。

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与冰河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但我们的大脑确实遗传自那时的人类。因此,理解我们在现代社会的行为方式,拓宽视野非常重要。进化心理学家试图汇集多方线索,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生物学的各种发现进行研究。当我们纵观整个动物王国更深层的决策逻辑时,就会清楚地看到,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深层次的进化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说明我们的很多决策偏见、谬误和判断失误可能未必是设计缺陷,而是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