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扼杀你的积极性,变成“活死人”

美国,西雅图,有一家名叫派克的小鱼铺。

30平方米的小天地,每公斤平均售价仅几美元的小小鱼货店,10年间利润跃升10多倍,做得非常成功。

这家叫派克的鱼铺,曾经和其他鱼铺一样,虽有铺名,却不出名,但自老约翰接手后,它发生了重大改观:不仅赢利,而且出名。

老约翰先改变鱼铺的视觉效果,又将工作围裙改成明艳的大红色,并要求营业员改善卖鱼形象,改掉闷不作声的呆板状态。

老约翰发明了“呼叫”销售法,让员工一边包装称好的鱼,一边朗声叫道:

“这条大鲑鱼要跟这位漂亮太太回家去啦!”

“这6只大螃蟹要装进这位先生的袋子里啦!”

……

喊声此起彼伏,顾客多时,喊声诱得路人大多要进去一看,不少人这“一看”就变成了“一买”,而员工因改变工作状态从而改变了工作心态,脸上不仅有笑容与活力,而且许多人竟然持续了15年之久。

就这家腥味四溢的鱼铺不仅顾客盈门,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专程前往派克鱼铺,探求究竟。

为什么?因为热情。

在组织里,存在着“2:6:2”原则。先天富有热情的人与先天性格冷清的人各占十分之二,积极热情的十分之二是栋梁,冷清消极的十分之二是“卢瑟”,而十分之六的人居于中间地带。他们可能被感染成前者,也可能被感染成后者。成功人士和失败人士就在这一前一后之间拉开天壤之别。所以,我们说“热情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一点都不为过。

人类行为中,最易后天训练的职能是专业知识与技术,最难训练的是热情。对任何事情保持热情,必将成功。

遗憾的是,十分之六的人,因为一次不如意就灭掉了自己的热情,变成“活死人”。

受害者心态往往是通过秒杀你内心的热情而毁掉你的:

因为被上司训了一次,被老板误会了一次,你就“不给他好好干活了”。

因为被朋友伤害过一次,你就变得“什么情不情的都无所谓了”。

因为被时运遗漏过一次,你就变得“反正命不好,怎么努力都白搭,那就混日子吧”。

因为失望过,受伤过,所以,你变成一个相信生活不美好的人,对世界失去信任感的人,失去了自我完善愿望的人。因为变得麻木不仁,像个行尸走兽一样,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上,你只是“打酱油”的过客。周围的一切,都和你无关。

这样的你,只会走向失败,走向困顿。电视剧《芈月传》里秦国重臣大良造公孙衍,因为看不惯皇上厚爱张仪,心生不满,消极怠工,当皇上在是否出兵楚国问题上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冷冷地说“还请皇上定夺”,导致自己仕途不济。在这方面,张仪就比他有韧性多了,他能屈能伸百折不挠。

反之,放下你看破红尘的受害者角色,内心升温,积极行动,你的命运将百分百得到改善。

圈里有个作家到美国出差时,无意中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这辆出租车的司机穿着干净,车里也非常干净。作家刚刚坐稳,就收到司机递来的一张精美卡片,卡片上写着:“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钱地送达目的地”。看到这句话,作家来了兴趣,便和司机攀谈了起来。司机说:“请问,你要喝点什么吗?”作家诧异:“这辆车上难道还提供喝的吗?”

司机微笑着说:“对,我不但提供咖啡,还有各种饮料,而且还有不同的报纸。”作家说:“那我能要杯热咖啡吗?”司机从容地从旁边的保温杯里倒了一杯热咖啡给这个作家,然后又给了作家一张卡片,卡片上是各种报纸的名称和各个电台的节目单。只见上面写着《时代周刊》《体育报》《今日美国》……简直太全面了。

作家没有看报,也没有听音乐,而是和司机攀谈了起来。其间这个司机善意地询问作家车里的温度是否合适,离目的地还有条更近的路是否要走。作家觉得简直温馨极了。司机对作家说:“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车并没有提供如此全面的服务。我像其他人一样,爱抱怨糟糕的天气,微薄的收入,堵车严重得一塌糊涂的路况,每天都过得很糟糕。有一天,我偶然在广播里听到一个故事,改变了我的观念。那个广播节目介绍了一本新书。

“书中重点阐述了一个观点,停止抱怨、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会让任何人走向成功。我突然醒悟,我目前糟糕的情况其实都是自己的抱怨造成的。所以我决定停止抱怨,开始改变。第一年,我只是微笑地对待所有的乘客,我的收入就翻了一倍。第二年,我发自内心地去关心所有乘客的喜怒哀乐,并对他们进行宽慰,这让我的收入更加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