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变成一个“尽责感”缺失的蠢货

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对自己是有尽责感的。何谓尽责感?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照顾得妥妥的。善待自己,没有任何借口。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对自己尽责不够,总等着别人对自己负责。他们生病了等待别人照顾,挫折了等待有人给他铲除障碍,落难了等待上帝救赎,活得不开心了等待别人送来安全感,失败了等哪天运气来了人品大爆发。这都是对自己没有尽责感的表现。

有位老人,她身患糖尿病,医生告诉她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可老人总是生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明明子女已经很孝顺了,可她老人家不知足,特爱挑剔。我去看望她的时候,也劝慰她,让她心大点,别生气,生气会导致很多并发症。老人气鼓鼓地拉着脸,委屈地说:只要没人惹我生气,我就不生气!

我被这句话雷倒了。她的子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接下来我费了好大的劲,来对她“说病”。

这位老人,就是“尽责感”缺失的代言人。她生气,是因为有人气她。换句话说,只要有人气她,她就会生气。这样太被动了吧。假如生气是个按钮,这种人把按钮搁置在大马路上,又高度敏感,随便一片树叶掠过,都会产生作用力,启动按钮,让他们暴怒。而对自己有“尽责感”的人,会把这个按钮紧紧地攥在自己手中,甚至雪藏,永不启动。具体而言,就是有人故意气她,真的做了让她不欢喜的事,她也会控制自己,不生气。因为生气对她不好,她要对自己尽责。

被受害者心态毒害的人,都是对自己没有尽责感的。他们总觉得自己是无辜的,问题都是别人的,她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就像歌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唱的那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我的真情难道说你不懂……”他们觉得自己脾气不错,能力不错,各方面都不错,还是时乘命蹇,那就是别人的错,是宇宙的错。

既然不是自己的错,自己身上没问题,那就只能被动地等待别人做出改变,放弃了主观努力,变成了一个对自己越来越不负责任的人。气不过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做出一些更为恐怖的行为。

在冲绳岛,有一位年轻的军人妻子用剃须刀片割开了手腕,被送到抢救室急救。当被医生问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答曰:“我当然是想自杀了。”

“你为什么想自杀呢?”

“这个地方让我觉得无聊和乏味,我一刻也忍受不了。你们必须把我送回国内,要是还得待在这里,我还是会自杀的。”

“住在冲绳岛,为什么让你感觉那么痛苦呢?”

她抽泣着说:“我在这里什么朋友也没有,我一直都很孤独。”

“这确实很糟糕。可是,你为什么不去交朋友呢?”

“因为我住在冲绳岛该死的居民区,那里没人说英语。”

“那你为何不驾车去美军家属区,或者去参加军人妻子俱乐部,在那里结交朋友呢?”

“因为我丈夫白天得开着车上班。”

“既然你白天孤独和无聊,为什么不开车送你丈夫上班呢?”

“因为我们的汽车是变速档,不是自动档,我不知道怎么开变速档汽车。”

“你为什么不去学习驾驶变速档汽车呢?”

她盯住医生,两眼冒火地说:“就在那种道路上学习吗?你一定是疯了。”

从这段有点可笑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可怜的妻子只知道指责他人,把自己的问题怪罪到别人的头上,对外部因素兴师问罪,一点也不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显然,她的悲剧是自己亲手造成的。

当生活和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他们宁愿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原因,是别人拖累了我,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无疑,这样想会让他们舒适些,不是自己的问题,就不用自责,不用承受那份犯罪感。趋利避害,逃避责任是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是好东西。相反,这正是导致许多人生活不幸的原因。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避之惟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显然一点好处也没有;指望别人解决,也不是聪明的做法。惟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一切问题,都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自己来解决!”

真正强大的人都是克服了逃避责任的弱点,敢于直面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想摆脱受害者心理的毒害,不再糟糕下去,你必须做个对自己有所担当的人。所谓担当,就是不逃避责任,宁愿相信一切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