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第9/11页)

一定要把敌国派到我国的间谍找出来,重利收买他,把他留了下来,诱导他,这样反间就可以为我所用。

这里的“舍之”,曹操注:“舍,居止也。”让他住下来,有点软禁的意思。软禁起来,在腐蚀他,诱导他,策反他。

张预注:“索,求也。求敌间之来窥我者,因以厚利,诱导而馆舍之,使反为我间也。言舍之者,谓羁留其使也。淹延既久,论事必多,我因得察敌之情。”

扣留对方使者,拖延时日,以期能策反以为己用。汉朝与匈奴,频繁相互派使者,大都有间谍任务,相互扣押使者,也是常事。其中苏武被扣十九年不投降,留下了苏武牧羊的千古传奇。

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

由反间了解了情况,则乡间、内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梅尧臣注:“其国人可使者,其官人之可用者,皆因反间而知之。”

张预注:“因是反间,知彼乡人之贪利者,官人之有隙者,诱而使之。”

通过和反间谈话,知道敌国乡人中贪利之徒,也知道朝廷大臣谁跟谁有矛盾,就可以安排下一步利用。

所以反间,也不一定完全是策反投降我们,就是把他留下来酒肉侍候着,不停地跟他聊,让他言多必失。张预说:“淹留既久,论事必多,我因得察敌之情。”

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

通过从反间那里了解的情况,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假情报可以对敌方起到颠覆性作用,就可以派出死间去传递。

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

通过反间了解敌人的疏密,生间就可以按期回报敌情。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所以五间之事,反间为本。用间要下大本钱,反间要下最大本钱!

“先胜后战”的关键是不胜不战

原文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华杉详解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

殷商的兴起,是依靠夏国的伊挚。

曹操注:“伊挚,伊尹也。”

“伊挚”,就是伊尹,这里孙子把他作为间谍的第一个案例。伊尹的身份比较复杂,大概是厨师、家庭教师、帝王师、间谍、军师、相国、圣人。

伊挚首先是个厨师,也是中国厨师的祖师,我们烧菜说关键是要掌握“火候”,这个火候论就是伊挚提出来的,伊挚提出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他的厨艺是有理论的。

伊挚是夏朝有莘国国君的厨师和贵族子弟家庭教师,专研究两件事:烹小鲜和治大国。所以我都怀疑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不是受伊挚启发。因为老子只是说,而伊挚在这两方面,都堪称中华始祖:烹饪,他被称为中华厨祖;治国,他被封为“商元圣”。

商汤为了得到伊挚,娶了有莘国君的女儿,伊挚作为陪嫁来到商,《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汤尊伊挚为帝王师,教他尧舜之道。同时,由于伊挚是夏国人,熟悉夏国内情,又多次返回夏国从事谍报工作,包括结交夏桀的元妃妹喜,大量窃取夏国情报,为商灭夏发挥了关键作用。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孙子举的第二个间谍案例,是姜子牙。周朝的兴起,是依靠在殷商的姜子牙。姜子牙曾经为商纣王工作,周文王得到他,就了解了很多商纣王的内情。

孙子举伊挚和姜子牙两人为间谍的案例,引起很多后学的不解,甚至不满。因为读兵法的,特别是注兵法的,还是读书人多、儒生多。伊挚和姜子牙都是儒家价值观里的圣人,孙子将他们说成间谍,而间谍再怎么重要,在儒生心目中也不是“正人君子”的工作,再说这二人做了什么间谍工作,也是不可考据,他们在商和周的建国大业里发挥的核心作用,更绝不是间谍的作用。

梅尧臣说:“伊尹、吕牙,非叛于国也,夏不能任而殷任之,殷不能用而周用之,其成大功者,为民也。”这两位并非叛国间谍,而是良臣择明主而事之,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张预也不满意以伊尹、姜子牙为间谍例子,他说:“伊尹,夏臣也,后归于殷;吕望,殷臣也,后归于周。伊、吕相汤、武,以兵定天下者,顺乎天而应乎人也。非同伯州犁之奔楚,苗贲皇之适晋。”

伊尹是夏臣归于殷,姜子牙是殷臣归于周,二人分别辅佐汤、武平定天下,是顺天命、救人民,和伯州犁、苗贲皇之流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