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丧故我在——学会和隐性焦虑相处 第三节 别慌,歌德的青春也迷茫!(第2/2页)

反过来说,年轻人如果不迷茫,社会便会逐渐丧失活力。历史上就有这方面的教材,而且并不远。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对战火越来越恐惧,不仅开始羡慕威权,也对美国青年一直以来的迷茫和颓废开始了抨击。曾写过《夏洛特的网》的美国作家怀特(E. B. White)就曾吐槽,说有美国同胞居然对他讲:“纪录片里那些年轻的德国士兵,脸蛋多么俊朗、神情多么坚定、态度多么积极!而我们美国的年轻人,只知道整天看电影玩音乐,简直一塌糊涂。”怀特认为,这种言论简直耸人听闻,年轻人如果没有迷茫、探索和叛逆的权利,那么“稳步进军的独裁者,将会在我国海岸所向披靡”。

总之,迷茫也许看起来很糟,甚至会让“某些人”觉得不舒服,但从社会角度来说,它是我们对抗认知闭合、保持文化开放性的重要力量。从个人角度说,青春时期的烦恼和迷茫,是心理发育的必经阶段。经过儿童期的建构、青春期的解构,我们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形成价值观,成为平衡开放性与保守性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