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安抚对方内心的小孩

每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内心深处其实都住着一个需要安抚的小孩子。本节我们先以两个跟小孩沟通的案例,告诉大家如何通过“情绪共鸣”和“提供安全感”的方式,安抚身处糟糕境遇中的人。此外,像吃醋和悲伤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负面情绪,也有“增强自信”和“意识唤醒”的相应对策。掌握本节提供的四种安抚情绪的方法,在别人感到孤独、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或者迷茫失落的时候,你都能走进对方的心里,告诉这个不安的小孩:“别担心,有我呢。”

倾听最好的方式就是“我知道你很难过”

否定、说教和偏袒,

是安抚情绪时的大忌。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小孩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跑来跟我抱怨,我该怎样安慰他呢?

常见的说法:

(1)“你不用难过,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去在意这种事啦。”

(2)“为什么老师不批评别人,只批评你?你有没有反省过自己呢?”

(3)“你怎么能抱怨老师呢?老师肯定是对的!”

更好的说法:“嗯,我感觉到你是真的很难过。我能做些什么让你心情好一点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

小孩的情绪特别敏感,当他抱怨的时候,如果没有正确回应他的情绪,就可能变成人际互动的错误示范,并且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研究发现,家长在安抚小孩的时候,非常容易犯下三种错误:否定、说教、偏袒,而这很容易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

首先,所谓“否定”,就是不承认小孩的感受。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小孩子喜欢对自己的感受小题大做、夸大其词;甚至会觉得,孩子的很多负面感受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比如,小孩告诉你,他遇到了一件难过的事情。这时候你跟他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不用难过,睡一觉就没事了。”这看起来是在指导他如何渡过难关,实际上却是在否定他的感受。这会让小孩很受伤,因为他讲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却被当成一种不应该有的错误。

那么下次,小孩又有什么情绪,就会不想跟大人多说。大人问起的话,他也只会敷衍说“没事”。因为上一次的经历,让他形成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大人根本不会认真看待他的情绪。所以说,否定别人的感受,不会让这种感受消失或是让他变勇敢,而只是会让他学会隐瞒而已。

其次,所谓“说教”,就是讲大道理教训人。比如,小孩说他在学校被同学嘲笑了,结果你却说:“为什么别人没被嘲笑,就你被嘲笑?你有没有反省过,是不是你哪里做得不对呢?”

其实每个人都讨厌别人说教,但是家长在小孩面前,很难克制自己教训人的冲动。因为彼此之间的身份关系,让家长觉得自己有义务、有权利随时说教,尤其是小孩在吐苦水的时候,他都是呈现出很脆弱、很受伤的那一面,这时候家长就更容易把自己当成心灵导师,要对他好好开导一番,但结果却只是让小孩更讨厌跟家长交流。

最后,所谓“偏袒”,就是非理性的站队。你毕竟不是当事人,很多情况都不了解,第一时间就站队,肯定是在偏袒。比如小孩跟你抱怨:“老师太可恶了!”结果你却数落他一顿:“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老师!老师总比你懂得多!”这就是在偏袒老师,你像这样胳膊肘向外拐,小孩当然会很失望。

不过,反过来偏袒小孩,也不是件好事。比如你随口附和他说:“对!这老师太不像话了!凭什么当老师!你怎么会这么倒霉,要被他教?”这种说法,会让他越发觉得自己可怜,也更加怨恨老师。

其实,小孩抱怨归抱怨,通常只是想发泄情绪,发泄完也就没事了,隔天终究还是要回到学校,去跟老师相处。如果你过度偏袒小孩,随便附和他去诋毁老师,就变成不负责任地煽动情绪,也没有起到安抚的作用。

所以说,否定、说教、偏袒,都是“聆听抱怨”时的大忌。而真正适当的安抚方式,应该是“观察”和“描述”对方的感受,让他知道,你有接收到他的情绪,并且有耐心认真听他说下去。比如你可以说:“嗯,我感觉到你是真的很难过。我能做些什么让你心情好一点吗?”或者是:“嗯,看来老师真的让你很委屈,你觉得哪些地方他是在冤枉你呢?”

请注意,按照这样的讲法,你既没有否定他的感受,也没有试图说教,也没有表态支持哪一边,你只是在“描述”而已。但是只要小孩感觉到,你有接收到他的情绪,他就会很受安慰。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够信任你,把你当成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那么接下来,他就会进一步地向你宣泄情绪、诉说苦恼。别担心,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减压过程,有什么道理可以等他冷静下来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