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城的海角几号

台湾最南端的屏东县恒春半岛现在可热闹了,在我初造访的那年,半岛的入口车城还是一个完全吸引不了外客的所在,除非你是洋葱大盘商或货车司机。没错,当时这里的田野尽是洋葱,景色单调至极。是什么让它热闹起来的呢?还有什么会比摇滚音乐会来得更凶猛?

每年一度的“春呐音乐季”举行时,台湾各地的乐迷全往恒春半岛挤,旅馆得提早几个月订。从车城到垦丁、鹅銮鼻的民家,只要腾得出空间,都能当雅房出租。我是古典音乐及世界民族音乐的发烧友,自然不曾前来凑热闹。

“车城”之名其来有自。十七世纪中叶,郑成功收复台湾,命令部将率兵由水路前往岛屿南端开拓。兵船在附近登陆,土人用树枝搭架的茅舍远看就像是一摞摞的柴堆,因而将此处取名“柴寮”,后来人丁旺了便改称“柴城”,叫久了走音,就变成了现在的“车城”。

原本我是冲着车城的洋葱而来,并不知道它在台湾开发史上的地位,却因此发现了它血渍斑斑的过去:平地人和高山族打仗,高山族又和来侵的日本人打仗。以前历史课本没教的,现在全补习上了;洋葱田下,埋藏的竟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惨痛。对一位旅者而言,掀开过往的伤口不是目的,向历史学习也会时有困惑。把相机镜头转向孩童,却会让我觉得,留下一张张无染赤子的笑靥,好过一切对历史的惋惜与辩证。

在电影《海角七号》大卖座之后,恒春又登上了新一波的高潮。男主角的家、女主角待过的饭店、邮差送信的沿途都成了热门观光景点。电影内容述及日据时代一位与本地女孩恋爱的日本男子,在日本战败后必须返国。两人分手后,一包收信地址为“海角七号”的信,寄出半个世纪后才被送达……

不知当年我在车城拍摄的那些民家,在日据时代的门牌是海角几号?

屏东县车城乡,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