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笼里的农夫

连日豪雨终于歇止,可是山洪直泻、溪涧湍急,原本可以溯溪而过的河道没人敢走。埔里镇桃米村的这条小溪一直就没搭桥,大水一来,村民只能借着简陋的流笼,把自己拉过河。景象叫人心惊肉跳,我在岛上所见过最惊险的交通工具,莫过于此。

当时,我们正在为了电视节目出外景,车辆在山区里走走停停,已经绕了好几天。夏日午后,西北雨来得急猛去得快,前一刻还阳光普照,刹那间便乌云罩顶,雷声如鼓,雨水哗啦啦地倒下来,才几秒钟就能把人淋成落汤鸡。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司机将车停在路旁,雨不停不敢上路。

我眼尖,远远就看见半空中吊了个人。一只斗笠、一片塑料布,就是这位农夫抵挡倾盆大雨的装备;仗着几条铁条焊成、恰恰可以容身的小笼,就要自行拉缆子渡河了。那天的景况,直至今日依旧鲜明。回想早年的台湾,老百姓的生活处处可见克勤、克俭、克难的痕迹,人们韧性十足、活力无限。在那些个年头,克难被认为是美德,因为能克难就是能克己。如今,凡事求便捷、贪舒适,克难反倒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科技愈进步,地球能源耗损得愈快;为了满足无止境的物欲,我们一再透支子孙的资源。有朝一日,严苛的生态环境必然会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届时,克勤、克俭、克难将不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教诲,而是人人生存必备的本事。

南投县埔里镇,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