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2/3页)

座下众人大感动容,思及当初自己对糜荏的厌恶与诋毁,不由热泪满襟,后悔不已。

再多的赞美,再多的自省,在这个时候都显得太过苍白无力。在场不少人再度出列,大拜一礼。

糜荏回以拜礼:“诸位不必如此,这不过只是在下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罢了。”

他笑道,“究竟能否成功,还要看上天是否愿意成全。”

于是此言落下,又引众人赞口不绝。

事至于此,整场宴会已彻底被糜荏主导。

大家好似都已不再关心如何劝天子远离十常侍,转而一边品茶,一边询问起糜荏——他究竟还有多少,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此前,他们对糜荏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知道糜荏的过往;但现在,他们恨不得糜荏多说一些,好叫他们多了解一些他的思想与事迹。

糜荏当然不会自曝家底,今日他展现出来的已经够多了。

过犹不及,他当然不会犯这个错误。

等到宴会散去时,所有人对糜荏的观感已彻底转变。他们先前对糜荏又多抵触,此刻便有多推崇。

乃至于归去后,不少人写下文章记录与糜荏相处细节,感叹糜荏的品行高洁,盛赞“听糜长史一席话,胜读君子十年书”。

这些文章一经问世,震惊京中士族。

这糜荏究竟给他们下了什么蛊,士族们想。这些人的转变着实太过诡异,往后他们见到糜荏,是为求真相上前围观呢,还是为自身安全而躲开呢?

将被士族评价会“下蛊”的糜荏对此一无所知。

他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圆满洗白了自己。与宴会中人再三道别,他终于一步三停地挪到了荀府大门口。

待要上马车时,他听到身旁有熟悉的声音道:“子苏。”

却是一旁那架马车。有人掀开帘子,对糜荏露出一个微笑:“子苏可愿赏脸,指点在下一番?”

正是荀彧。

糜荏笑起来:“好友之间谈何指点?文若可真是太看得上我了。”

两人上了马车,行至糜府中。

有些话荀彧似乎并不想让荀爽知道,否则就近的荀府便是谈话之地。

两人来到糜府。

已是七月中旬。只是今年这天气依旧炎热不堪,丝毫没有要凉下来的征兆。

糜荏便将人引入书房。

他的书房很大,三面竖着一排排的木质书柜,整齐有秩。每格书柜上都安装着透明琉璃挡板,右上角贴这张纸条标明里头放的书籍名字。这样不仅减少了进灰尘的几率,还能精准地找到书。

荀彧尚未从这引人羡慕的书柜中回过神来,余光便瞥见糜荏将一块石头丢进水盆中。

然后,整盆水就在荀彧眼皮底下,快速结成了冰。

还冒着丝丝凉气,让两人倍感清凉。

“这是硝石,”糜荏道,“文若喜欢的话……”

荀彧在反应过来前已下意识回答道:“不,子苏千万不要再送给在下。”

糜荏笑了。

“好吧。”他说,“这东西目前产量有些低,等往后开采多些,我会考虑售卖。”

夏季冰块是稀有的奢侈品,连天子都不能随心滥用。如今拿出去卖太过于惹眼,等他掌权了才是合适的时机。

至于何时掌权……

他喝了一口凉茶,配着一旁冰块,舒服极了。

许是由着这硝石想到了茶叶与别庄中的那些水稻,荀彧叹息:“子苏机敏,文若佩服万分。”

他显然知道宴会当中发生的事。

其实说起来有些尴尬。

荀氏的大本营其实是在颍川,荀彧是荀爽的侄子,但生父在他幼年时故去,他并未长于京都。去年荀爽复职将荀彧带来京洛,他才在荀府一边读书一边等待机会入朝为官。

是以他并未单独成家开府。

糜荏道:“还要多谢文若贡献的茶叶,不然我也搪塞不了那位黄大人。”

除了荀彧、天子、十常侍,他并未将大罐茶叶送给他人。荀爽宴中的茶叶来源很好猜测。

荀彧不邀功:“借茶献人罢了,说到底还是子苏的东西。再说,我也不知那黄大人会来荀府拿人。”

三公再无实权也是三公,德高望重,一个不知名的武将居然就敢因为他人随口举报的一句话,闯入他的府邸拿人。

汉室王朝的法度何存,制度何存?其实早已烂透了,从底子里腐烂到上头了!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愿意相信,自己效忠的汉室王朝就这样没救了吗?

荀彧从前不会这样怀疑。但是现在,当他站在京洛之中,看着那些一心为汉室士族大夫们所经受的不公待遇,他坚定的心忽然有了一点动摇。

但这点动摇太过微不足道,连他自己都未曾觉察。

糜荏并不在意那武将:“朝中奸人只手遮天,我等如今只能摸黑前行。但等重振朝纲,定可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