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大比,受阅(第2/5页)
“着咸宁侯率麾下入场,观摩演习对手受阅!”
“陛下有旨!传!咸宁侯率麾下精兵入场!”
“传!”
从点将台上,声音渐次传到校场出口那边的方向。
而很快,那边陡然响起数千人的齐声呐喊:“标下领旨!”
然后是一个小一点的声音,但听得出声嘶力竭:“全体都有!立正!”
“齐步走!”
接着便又是数千人的齐声呐喊:“一!二!三!四!”
武进士们很难再压抑自己想看过去的欲望,虽不算极为整齐,但数千人的脚步毕竟是汇成钟鼓一般,从那边一下下地碾了过来。
台上,朱厚熜依旧拿着望远镜,看着仇鸾从那边带着人入场。那是从五军营中保留下来的老兵、中低层武将里选出来的近五千人。他们按朱厚熜要求的新操典操练的时间已经有三年,那些参比武将们操练的新兵自不能与之相比。
此刻看来,是有些像模像样了。
现在自己在这,而他们先入场,本就是要给那些参比武将们一个下马威。
此刻,在入口那边开始整队等候的参比武将和新兵们,大概也听到这边的动静了吧?
他们是什么反应,朱厚熜不知道。
但是校场上,一百零八个武进士只感觉身后陡然传来很浓重的压迫感。
五军营再怎么大,也不可能修建一个足以站下数万大军的大校场。此刻在这大校场上站进去近五千精兵,已经是一眼望去极为骇人。
那些参比武将们所率的部卒,只是在这里经过受阅、接受最后一场的评分。
而十里行军之后未能按规则“破寨”的二十六队,则已经淘汰,连经过这里的资格都没有。
不久之后,最中间的空地上,又是仇鸾的嘶喊:“全体都有,立正!”
然后是面向点将台:“报陛下!五军营受命演习老兵营四千八百余员集结完毕,请陛下检阅!”
朱厚熜点了点头:“将士们辛苦了。”
俞大猷身后是突然爆出来的数千人齐声呐喊:“为大明而战!”
他的背脊和头皮陡然一麻。
他的“亲军”跟他讲了一点点,如今新操典有许多新的军中礼仪。但俞大猷是熟读四书五经之人,他现在只听这两句话,已经明白这定然是皇帝的要求。
在新操典的过程中,这样的仪式必定是要一次次被训练、让每个人都熟悉的。
这两句话念久了之后……总会让一些将卒明白,他们这些应募从军的人,到底是来军营干什么的。
但为什么不是“为陛下而战”?
“稍息!”朱厚熜在台上肃然吩咐,“咸宁侯,上台检阅。襄城伯,传令参比武将率麾下入场受阅!”
“臣领旨!”
经过这老兵营的入场,经过那两声呐喊,如今大校场上已经尽是庄重。
站在朱厚熜两侧的杨一清、顾仕隆不知为何,忽然眼睛有些湿润,胸中激荡着豪情。
都说沙场秋点兵,但往昔说点兵,不如说是点将。
军伍之中,规矩不少,但这种形式的礼仪还真没有。
这次皇帝列支白银五万两整,搞这一出难道只是为了玩吗?
眼下看着校场之中齐整的军容,听着他们之前行进间和呐喊时所表现出来的士气,真让人感觉到精兵可用。
杨一清当年去总制三边前,对皇帝说京营可以缓成军。既然设了国策会议盘活了朝堂中枢的水,三五年内大明不会有大乱。
顾仕隆则经历了嘉靖三年的湖广叛乱,平叛立大功的是新练的神机营选锋,是锦衣卫和内察事厂。叛乱的,则是不甘利益被夺、担忧军伍改制的湖广三卫两所。
现在,皇帝通过这次大比、检阅,把京营募兵后实行新操典的部分成果甩到了他们面前。
军务会议的参谋们,兵部尚书王守仁,五府都督们,都听着李全礼对入口方向呐喊:“参比武将入场受阅!”
传令兵一声声地接力过去,然后那边先响起一人的声音:“举军旗、将旗!”
俞大猷分明远远地听着,那边也像之前的老兵营一样,要先经过什么“立正”整队,然后开始同样喊着“一二三四”的号子,齐步进来。
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接连不断的。
每一个参比武将入场的时间不同,他们之间虽然隔了一段距离,但不同队伍之间喊的口号是不同步的。
因此,脚步声自然也不同步,这让武进士们和场间老兵都心头翻涌。
但是,随后也有后面的队伍刻意调整好了节奏,或者说一直在这种气氛里,大家自然而然地调整了节奏。
他们走得不如老兵营整齐,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地显露出疲惫,不少人的衣甲也是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