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黄金时代(第6/16页)

如此说来,到底该由谁为冷战的局面负责呢?这种辩论,就像一场你来我往始终难分胜负的意识形态网球赛一般,一方把过错全部推在苏联身上,另一方则将罪咎一股脑儿怪在美国头上(说来有趣,持此见解者却大多是美国的异议分子)。既然找不出结论,我们难免就想做和事佬居中调停,认为一切都是因双方彼此疑惧的误会造成。由于相持不下,结果越害怕越抗拒,最后才演变成“两大武装阵营,高举不同大旗,全力动员对抗”(Walker,1993,p.55)。这种说法完全正确,然而却不能道尽全部事实真相。它可以解释1947—1949年双方前线的“冻结”(congealing)现象;也可解释从1949—1961年柏林围墙建成,德国国土遭到的一步步划分。这项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各国的反共力量,不得不在军事上形成同盟,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其中只有法国的戴高乐将军,胆敢不理会美国的指使);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东西方思想分水岭另一边的东欧诸国,同样也无法逃脱向苏联全面臣服的命运(其中也只有南斯拉夫的铁托元帅,可以不理睬莫斯科的号令)。可是这一套说辞,却无法说明冷战中带有替天行道意味的天启口吻。这道“天命”呼声,来自美国。而西欧各国的政府,无论国内共产党势力大小,却都一律井然风从,全心全意反共,誓死抵抗苏联的可能入侵。若要在美苏之间择一而事,无论哪一国都不会有片刻犹疑;甚至连那些向来在传统上、政策上,或经协商决定坚守中立者也不例外。奇怪的是,其实在这些号称民主政治的大小国家里面,所谓“共产世界阴谋论”,跟它们的国内政局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关系,至少在大战刚结束的几年内是如此。民主国家中,也只有美国总统是因以反共为号召而当选(例如1960年肯尼迪),但在实际上就国内政治而言,共产主义之于美国,正如同佛教之于爱尔兰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若要论起所谓的十字军东征精神,并让它在国际强权对抗的现实政治之中扮演一角,这扮演十字军大将者就是华盛顿当局。但是在事实上,肯尼迪的竞选辞藻固然雄辩滔滔,论其中关键深意,其实不在警告共产主义强权将支配全球的危言耸听,却在维系眼前美国独霸实权的呼吁。[7] 不过我们也得加上一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各成员国虽然对美国政策不完全赞同,但是只要那个实行恐怖政治制度的军事强权存在一天,就只有在美国的保护之下,自己的安全才有保障,因此也就心甘情愿地唯美国马首是瞻了。这些国家对苏联不信任的心态,绝不下于美国。总而言之,“遏制政策”固然合乎众人心意,彻底消灭共产主义一事则不尽然。

3

冷战时期最明显的现象,便是双方的军事对抗,以及西方各国日盛一日的疯狂核竞赛。但是这两项却不是冷战造成的最大冲击。竞相制造储存的核武器,从来不曾启用,两个核大国,却曾加入三次战事(但彼此不曾亲自交手)。美国及其盟友(以联合国为其化身)深为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震撼,于是在1950年介入朝鲜战争,企图阻挡北方的共产党政权向这个分裂国家的南部入侵。结果美方大占上风,得意之余,在越南战场上故技重施,可是这一回却吃了败仗。而苏联在军援亲苏的阿富汗政府,对抗有美国撑腰并由巴基斯坦提供人员的游击队8年之后,于1988年决定退出。简单地说,超级强国在军备竞赛上花费不赀,所得却很有限,并没有任何决定性的成果。战争阴影的不断威胁,反而推动了国际和平运动,但和平运动以核武器为最大的反对目标。在欧洲部分地区,反核风潮不时成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却被冷战的推动者视为共产党的秘密武器。不过,解除核军备的成效也不甚明显,只有美国年轻一代的反战分子,在越战时期掀起的反征兵浪潮颇具功效(1965—1975)。但至冷战结束,种种运动的呼声,如今都成了崇高理想的记忆,只留下一点儿当年的新鲜枝节为今人所用,比如1968年后反文化小团体所用的反核符号,以及环保人士对任何核用途一律反对的偏颇态度,这些都是当年运动残留的产物。

冷战效应之中,更为明显的一项则为其政治作用。冷战几乎立竿见影,将两个超级大国控制下的世界,立即分成水火不容的两个“阵营”。当初欧洲各国国内政坛左右通力合作,反法西斯之战终获胜利,到了1947—1948年,却又立刻分为亲共与反共的两大阵营(其中只有三大主要交战国为显著例外,即英美苏三国)。在西方,共产党从此被逐出政坛,成为政治流浪儿。1948年意大利举行大选,如果当时共产党获得胜利,美国甚至计划出兵干预。而苏联也不甘示弱,将非共分子从麾下所谓的“多党制人民民主国家”内全部扫除,重新变成“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共产党的专政。同时成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共产党组织(共产党情报局)以与美方抗衡,不过说来特别,这个新组织比其前身,不但权限大为缩减,对象也仅以欧洲为主。1956年国际局势的紧张局面渐趋和缓,共产党情报局也便悄然解散了。苏联的铁腕紧紧控制着东欧各国,奇特的是,只有芬兰一国得以逃过这个厄运。原来苏联大发慈悲,1948年竟然让芬兰政府将共产党从政府部门里除名。斯大林为什么放过这个小国,却不在那里建立卫星国政权,其中原因至今是谜。也许芬兰人的好战之气,把他给吓住了,怕他们再度拿起武器反抗吧。芬兰先后曾在1939—1940年与1941—1944年间起义,斯大林可不想再度卷进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大战。至于桀骜不驯的南斯拉夫,他也曾尝试收编,可是铁托不吃苏联那一套,南斯拉夫终于在1948年与莫斯科正式决裂,从此自行其是,哪一伙也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