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刺杀希特勒(第2/4页)
1943年,渴望有人能取希特勒性命的施陶芬伯格,自己差点儿丢了性命。
那是在1943年春天的北非突尼斯战场,几架美国战斗机扫射了一条海岸公路上的一列德军卡车编队,而施陶芬伯格正好就在其中一辆卡车上。
施陶芬伯格从战友的尸体堆中爬了出来,被当时德军的北非军团总指挥隆美尔派人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他幸运地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自己的左眼、右手,以及左手的两个手指,并且双腿落下了残疾。
这次的死里逃生彻底改变了施陶芬伯格。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施陶芬伯格拒绝使用任何镇痛剂,他学会了自己穿衣服、洗澡,以及用左手的三个手指写字。1944年春天,他提出要求,希望能返回部队。
施陶芬伯格如此坚毅的表现,在德军后方传开了,也传到了希特勒的耳朵里。希特勒随后就把施陶芬伯格调到了本土兵团担任参谋长——在德军东西两线明显已转到下风的情况下,希特勒需要这样的军人表率。
而施陶芬伯格如此急着返回部队,并不是要继续效忠希特勒,而是通过一次生死关口的考验后,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不想再等别人去终结这个德国的“瘟疫”了,他要亲自动手。
4
调任本土兵团,确实给了施陶芬伯格一次机会。
本土兵团的士兵全部驻扎在德国国内,除了负责警戒工作外,还负责德军的征兵和训练。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国内出现叛乱——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本土军团制订了一个以北欧神话中奥丁战神婢女名字命名的“瓦尔基里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具体来说,就是一旦国内发生叛乱,本土兵团有权控制政府的各个部门,以及包括电台在内的通信设施、包括火车站在内的交通设施。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帮助本土兵团制止发生叛乱的计划,但关键是,如果叛乱就是本土兵团发起的呢?
施陶芬伯格开始物色同谋者。
本土兵团的副司令奥尔布里希特将军表示愿意一起铲除希特勒,但总司令弗洛姆将军不置可否——他不是支持希特勒,而是担心叛乱失败后,遭到希特勒的报复。而那些一直对希特勒心存不满的德国军官也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施陶芬伯格的谋杀集团,而另一方害怕遭到报复,表示拒绝。
为此,施陶芬伯格甚至还去找过在北非共过事的隆美尔。隆美尔和施陶芬伯格是同一天生日,两人算是有缘。但隆美尔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不管怎样,德军的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就在筹划酝酿的时候,1944年的夏天来到了,战局对德国而言越来越糟糕:在东线,苏联红军已经攻入了波兰,逼近德国本土;在西线,盟军通过诺曼底登陆,已经在德国人的后院站稳了脚跟。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德军与其仆从国折损150万兵力,苏军由此开始转入攻势
施陶芬伯格知道,不能再等了。
1944年7月11日,施陶芬伯格第一次决定实施暗杀。
当时,他得到了一个和希特勒待在一起的机会,他的身上带了一个炸弹,和希特勒与戈林一起待了半个小时。但是,施陶芬伯格没有拉响炸弹,因为当时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不在场——施陶芬伯格希望一次性将这三个人一起炸死。
从左至右依次是:希姆莱、希特勒、戈林
7月15日,施陶芬伯格决定实施第二次暗杀。
在那场会议中,戈林和希姆莱都不在。施陶芬伯格离开房间打电话通知伙伴,说不管另外两人是否在场,他都决定要炸死希特勒。但是,当他返回会议室时,希特勒已经离开了。
两次失败后,施陶芬伯格有点心急了。
但好在,他毕竟是暗杀集团中唯一可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的人,机会还是有很多的。
7月19日,施陶芬伯格接到了通知:7月20日下午1点,到希特勒当时藏身的地穴“狼堡”,汇报编组新的“人民步兵师”的进展情况。
这张照片摄于1944年7月15日,地点就在希特勒总部“狼穴”。由左至右分别为施陶芬伯格、希特勒和威廉·凯特尔,与希特勒握手者为卡尔·博登沙茨。此时施陶芬伯格的公事包里便放有炸弹,但这次他并未引爆
这一次,施陶芬伯格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下手了。
5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伯格期待改变历史的一天,终于来到了。
这一天的上午10点15分,施陶芬伯格和副官哈夫登抵达“狼穴”附近的机场,他和副官的公文包里,各藏了一枚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