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刺杀希特勒(第4/4页)

在这场未遂的政变发生后,希特勒一共下令逮捕了大约7000人,其中5000人在受尽各种折磨之后,被残忍地处决。

甚至连对暗杀不置可否的帝国元帅隆美尔,最终也被希特勒勒令服毒自杀——在一份被搜出的名单中,隆美尔被密谋集团内定为未来帝国的领导人之一(但很可能施陶芬伯格并没有征求隆美尔的意见)。

当然,没有悬念,施陶芬伯格最后也被捕了。

施陶芬伯格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枪决。在临死前,施陶芬伯格仍在试图让审判者相信:这件事和其他人没关系,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行为。

在被枪决前,37岁的施陶芬伯格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神圣的德意志帝国万岁!”

德国抵抗力量纪念中心的一面纪念墙,上面贴满了参与刺杀希特勒行动的德国官员照片,他们都在行动失败后被处决

馒头说

历史没有如果,但肯定还是会有人忍不住问:如果希特勒被刺杀了,结果会如何?

依我看,真的未必会像施陶芬伯格他们想的那样:战争立即结束。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甚至到了1952年,也只有20%的德国民众赞同反抗纳粹统治。哪怕是在“二战”后,作为忠诚乃至刻板的德国人,仍有不少人认为施陶芬伯格是“叛国者”,认为他破坏了德国人“忠于职守”的传统。

即便到了1994年,德国联邦参议院议长约翰内斯·劳(后成为德国总统)仍说:“不要把1944年7月20日的那些人视为英雄,而应把他们作为在矛盾中的人去理解。重要的是,对于他们的错误和疏忽不要视而不见。”

这正是德国人在“二战”前后举国陷入纳粹狂潮的细思极恐之处:它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集团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小集团的专政,而是一个国家几千万人的真心信仰。希特勒如果被刺,还会有大批的后来者顶上,因为整个国家机器都已经被卷入了疯狂的纳粹车轮。

那么,施陶芬伯格的刺杀究竟有意义吗?

当然有。

1944年7月,施陶芬伯格执行刺杀任务前,也曾询问他的好友,同样反对希特勒的原中央集团军群作战处处长特雷斯科夫:“战局已经至此,刺杀还有意义吗?”

特雷斯科夫的回答是:“当然有意义!无论刺杀成败,都能向世人证明:德国是有那么一群人,是曾经起来反抗的。”

所以,2004年6月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仪式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说:“施陶芬伯格等人的行动证明,早在德国战败前一年,一些德国人已在试图结束纳粹统治。”

回顾历史,很多民族都经历过自己的疯狂时期,尤其是整个国家都陷入疯狂的时代,让人心有余悸。而在此期间保持头脑清醒,乃至敢挺身而出,甚至做出牺牲的人,都值得尊敬。